有片 | 穿梭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0-09-22 16:03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對於過去的香港,你有哪些回憶?懷舊的水磨石設施?那些年發展蓬勃的紡織業?還是周末放假必去的虎豹別墅?現正舉辦的展覽「Re-edit」相信能喚起這些回憶,欣賞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也能看到近年流行的設計元素及設計師所關心的社會問題,思考香港未來何去何從。 撰文、部分圖片:Janice


▽觀看視頻,帶你雲觀展。▽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何宗憲、許諾、陳狄康、林子康、鄒卓明、張敬貴的作品《包山》。

  每年農曆四月,長洲都會舉辦太平清醮,至今有過百年歷史,作為香港最有名的傳統節日,其中的飄色巡遊、「搶包山」最為人熟悉。惟今年因疫情緣故,取消了「搶包山」,節日安排從簡,對於每年都去觀賞傳統儀式的市民來說或感失望。現時於中環亦能看「包山」,展覽「Re-edit」呈現了11件與香港息息相關的裝置藝術品,皆由香港新一代設計師或設計單位創作。當中《包山》為展覽的核心展品,展覽策展人周婉美對本報記者表示,正是這件展品令她聯想到是次的策展概念:「我們想向參觀者傳達何為香港精神,搶包山健兒一致向上爬、不屈不撓的比賽態度,正是最佳寫照。展覽也展示了年輕設計師關心的是什麼。展品對照香港的現在、過去與未來,期望為觀者在日常生活帶來新啟悟。」

策展人周婉美表示,最初展覽原訂於今年4月份在米蘭舉行「米蘭設計周香港展覽2020」率先展出,最後再移師至香港。但由於疫情關係,米蘭設計周順延一年,展覽首先於香港展出,並推出網上虛擬展覽。

冼美玉作品《浪》。作品運用日常布料塑造和模仿海浪湧到岸上的景象,布料的編織以一種「未完成」和「不完美」的狀態呈現於觀者眼前,讓人反思如何停止海洋污染。

能夠觸摸的裝置

  藝術裝置《包山》由香港室內設計協會的建築、室內、燈光及空間共6位不同範疇的設計師攜手打造,將傳統活動用新角度演繹。平時所見的包山約14米高,為圓錐形,用竹棚搭成,參賽者會爭相爬上包山。根據傳統,搶到印有「平安」二字的中式包,就可保幸福平安。而展覽展現的《包山》則塑造成山巒起伏的地形,景色用約9千個雪白的平安包拼湊而成,最高之處近兩米高兼有煙霧裊裊騰出,展現了傳統飲食文化產物——蒸籠。觀者更可脫鞋踩上一個個包子上,感受這項傳統風俗,體驗參賽者攀包山的樂趣;也能打破常規,與朋友一同坐於包山上談天。

《包山》裝置冒出的煙霧十分逼真,恍如熱氣騰騰的包子即將出爐。

  在現場,可觸摸的裝置不只一件。由水磨石製成的《Rough to Smooth》經過不同程度的拋光處理座椅,在以前的公園、公屋或街道上常見,通常按照環境「量身訂做」。近年水磨石座椅逐漸被預製的座位設施取替,據周婉美介紹,拋光水磨石的工藝在香港已接近式微。裝置的設計單位「和建築」將座椅設計成能應用於不同空間的設施,部分摸上去粗糙、部分觸感相對光滑,呈現了手工製作的特質,彈性的設計呼應社會的需要。

「和建築」作品《Rough to Smooth》。外形獨特,由於安全原因不可坐,但能觸摸水磨石,感受不同的質感。

重塑過去回憶

  虎豹別墅和相鄰的萬金油花園為好幾代港人的集體回憶,是大家周末閒暇休憩的熱門地點,曾經到訪過的讀者對於別墅和花園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設計師曾首彥訪問了不同人,發現不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對「十殿閻羅」特別深刻,對「十八層地獄」的火坑、寒冰、血池、鐵鏽等難以忘懷。「曾首彥以此製作了不同的氣味香油,設計一個鐘擺形香薰擴散器《十種氣味》,所釋放的氣味啟發自『十八層地獄』。展品由虎豹樂圃收藏,平時放置於別墅大廳中,室內氣味更甚。」周婉美建議在展覽現場可湊近聞,隨着擴散器擺動,情懷得以廣傳。

曾首彥作品《十種氣味》。作品採用較新的實驗材質泡沫鋁保存和散發香油氣味。

Julie & Jesse及他們設計的可移動椅子作品《Terra Mobiles》。該作品與虎豹別墅和萬金油花園相關,使用者倚靠的色彩鮮艷、已打磨的黏土製岩石雕刻是源自虎豹別墅的奇幻假山。

  說到昔日的香港,不能不提紡織業。當時,上海實業家紛紛在港設立工廠,培育了許多本地紡織工人。鑒於產品價廉物美,本地產的成衣更會出口到世界各地。時裝設計師出身的蕭俞創作了模仿棉織機的裝置《Knotting Mill》,在她的當代演繹中「機器」安置了不少繩結,棉織機的紗錐變成「結」,每個「結」連接掛於半空中央的大型繩結,亦勾起從前紡織業的各種事物回憶。

蕭俞及其作品《Knotting Mill》。

未來的反思

  展覽名「Re-edit」,中文顧名思義重新編輯,周婉美希望透過展覽能重新審視各種問題,「如環境、社會問題、一些瀕臨消失的技術等,通過設計來呈現與探討。」「一木工房」的《The Joint Palette》,看似平平無奇、多數香港家庭都有的五桶櫃,實際內有乾坤。打卡四格抽屜,側面看結構各異,分別用了由古至今最常用的木工拼接方法,包括榫、膠、螺絲釘等。「為什麼有些家具價錢高昂?因為所用的材料及技藝不相同,能夠使用的期限也不同,作品想反思的是速食文化。」周婉美透露,這件作品由「一木工房」的周健龍獨自製作,約兩星期完成,諷刺的是,現在的大多數家具製造商還能堅持用費時的工藝製作一件產品嗎?在飲食、生活都深受速食文化的影響下,我們是不是應為香港的未來着想,為下一代負責?

「一木工房」作品《The Joint Palette》。

《The Joint Palette》呈現了不同的木工拼接技術。

「AaaM 建築設計工作室」作品《再生紙熒》。利用回收紙包飲品盒可彈性摺疊的特質,製造出燈罩,以重新思考對一次性包裝物料的過度消費。

Stickyline作品《百花齊放》以紙張為媒介創作,是對香港工業設計的讚美和比喻。

文智來結合攝影及繪畫的作品《Routine Fantasy》。利用街拍記錄香港人的戶外工作情況,作品建基於創作者對狹窄空間的想法和感受。

衡建設計作品《Triplex Stool》。作品用新穎、可生物降解的物料與組裝設計,既輕巧又可反覆堆疊。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10月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地面廣場
網上虛擬展覽:https://re-edit.pmq.org.hk/tc/

[责任编辑:副刊]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