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橋隧建設向「建養並重、以養為主」轉型成為行業共識

2020-09-23 21: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跨珠江口通道、川藏鐵路、滬蘇通長江大橋、黃茅海大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經過多年趕超,中國橋隧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記者從23日在廣州開幕的2020(第九屆)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上獲悉,當前中國橋隧基礎設施建設,從「建設為主」到「建養並重、以養為主」轉型,已逐漸成為全行業共識。
 
 
  9月23-25日,2020(第九屆)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以下簡稱「IBTC橋隧大會」)首次從上海移師廣州舉行。本屆IBTC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以「創新引領,建養並重」為主題,深入聚焦了深中通道、粵港澳大灣區跨珠江口通道、川藏鐵路、滬蘇通長江大橋、黃茅海大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

  國內外院士大咖雲集
 
  作為中國乃至國際範圍內反映重大工程建設與技術創新的重要交流平台,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奧地利、比利時、荷蘭、丹麥等7個國家十餘位海內外院士、上百位頂尖專家出席了本屆IBTC國際橋樑與隧道技術大會,大會共安排院士報告、主旨報告以及專題報告70餘場,6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橋隧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在會議期間同步展出。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7萬。

  關注重大工程,匯聚國內外頂尖院士專家
 
  9月23日,國內外院士杜彥良、張喜剛、鄧文中、王景全、繆昌文、鈕新強、鄭健龍、馮夏庭、Herbert Mang、Luc Taerwe、吳智深、蔣宇靜、郝洪等都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出席了大會。
 
  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阮士杜彥良表示,作為中國工程院牽頭指導的中國乃至國際範圍內反映重大工程建設與技術創新的重要交流平台,「IBTC橋隧大會」大會秉承「緊跟國家戰略和重大橋隧工程,推動體系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宗旨,始終致力於凝聚科技力量,充分展示橋隧領域重大工程成就與技術創新成果,推動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高質量快速發展。
 
  他認為,本屆大會對於加快橋隧領域理論創新、技術突破,擴大國際視野,凝聚起全行業的工程建設者和科學家,全面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快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提倡建養並重
 
  經過多年趕超,中國橋隧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前沿,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是當前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從「建設為主」到「建養並重、以養為主」轉型,已逐漸成為全行業共識。
 
  23日,大會共安排了25場主旨報告。在技術創新方面,繆昌文、Luc Taerwe、鈕新強、吳智深四位院士分別就橋用混凝土、大型通航隧洞、橋隧結構災後韌性提升等關鍵技術做了精彩報告,Herbert Mang院士則介紹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國際橋協主席葛耀君、國際隧協主席嚴金秀分別介紹了當前國際橋樑與隧道工程技術的最新進展,張頂立、何川、周建庭、陳正等重點高校專家分別就各自領域展現了學術前沿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高宗余、汪雙傑、周良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探討了大跨度高鐵橋樑、青藏高速公路橋樑、工業化橋樑等建造問題。此外,廣東、上海、江蘇等多地企事業的專家代表竺維彬、陳偉樂、王新、蔣振雄、洪開榮、吳明遠、李一勇、農興中、李軍堂、陳鴻、崔玉萍等都帶來了精彩報告,集中展現了各地區現階段的重大工程建設情況。(記者 黃裕勇
[责任编辑:趙書琪]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