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脈搏】中國改革開放強化香港金融地位

2020-10-09 01:24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資深評論員 馬建波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境外投資蓬勃發展,香港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融資中心與引進海外資本的東方通道。回歸後,這一資本營運中心優勢得以加速發展,中資企業紛紛建立橋頭堡,更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隨着內地和香港經濟聯繫的深化,2004年中國央行啟動「人民幣在港存款業務」,人民幣資金池迅速擴容。2007年7月人民幣啟動第二輪匯改,香港作為中國最大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迅速發展,2014年在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16萬億元人民幣的峰值。2015年6月因歐洲金融危機爆發,及中國股市見頂,人民幣存量逐步收縮至6000億水平。2016年10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新貨幣籃子,人民幣佔比達到10.92%(美元41.73%、歐元30.93%、日圓8.33%、英鎊8.09%)。

 中資上市規模提升

 近年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香港人民幣存量及境外投資又逐漸恢復增長。目前中資企業在港上市的規模迅速發展提升,已超過香港上市公司70%比重,穩居香港大半壁江山。股票市值超過60%,日交易額佔比平均超過50%。香港作為亞洲國際財富、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中心格局逐漸形成。2009年9月中國財政部首次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主權債),目前已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央行自2018年11月在香港建立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常態機制,發行規模也逐年增長。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擁有超過4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基礎貨幣的兩倍多,足夠應對外匯市場資金自由轉換。美國無力干涉和影響香港1983年建立起來的「聯繫匯率機制」,因為這是當年為迎接香港穩定回歸和助力中國內地改革開放而作出的匯率機制改革安排,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並非美國的「惠賜」。聯繫匯率機制實現港幣掛美元,人民幣通過掛港幣而間接掛美元,打開了引進外資的東方通道。

 香港金融地位不會被動搖

 香港在經歷1997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全球金融海嘯後,金管局不斷深化金融監管改革,金融監管更加規範,風險控制、壓力測試更加嚴格。金融體系更加穩固,銀行資本充足率維持在20%較安全水平,遠高於國際普遍要求大於8%的安全邊際標準。且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速,並已納入國際儲備貨幣範圍,與一籃子國際結算貨幣掛,成為各國爭相儲備的選擇之一。由於中國經濟穩定增長,近年俄羅斯、歐盟等各國儲備人民幣比重持續上升。中國大灣區金融改革也在提速,中國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頒布26條金融措施,將有助進一步推動國家金融體制開放創新,並全面深化內地與「港澳特區」的金融創新合作,《意見》明確提出,將為全面推進落實國家「大灣區戰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和保障。因此未來中國內地和香港足以利用貨幣政策和金融工具,穩定人民幣與港元匯率的短期波動。

 年初以來網易和京東已由美國回港上市,掀起中概股回港上市的熱潮。香港坐擁「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已具備中概股二次回歸上市的擴容空間、金融效率與巨大吸引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這些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與綜合國力日益提升所帶來的成果。只要香港社會環境盡快回復穩定,香港仍將是亞洲最活躍的國際資本熱土,仍將保持亞洲國際航空樞紐的至尊地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並非美國的制裁危言所能撼動,因為這不由美國話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所決定。

[責任編輯:靜文]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