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研究為大灣區建立首個古生態基線

2020-10-15 13: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大學博士生兼國家地理探險家Jonathan Cybulski領導團隊收集香港附近海域約11個地點的珊瑚化石,為大灣區珊瑚群落建立首個古生態基線,揭示在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影響前,分布於大灣區的珊瑚物種,包括鹿角珊瑚(Acropora)、薔薇珊瑚(Montipora)、陀螺珊瑚(Turbinaria)等。論文已在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

 圖為Jonathan Cybulski在海底搜集珊瑚沉積物。

 研究結果發現香港南部水域的珊瑚多樣性比過去下跌4成、香港水域海洋生態系統的其中一種重要物種:鹿角珊瑚(Acropora)因受人類活動影響,分布較過去減少5成;研究團隊亦發現珊瑚多樣化衰落的重災區位於珠江河口和吐露港一帶。

 Jonathan Cybulski指據觀察所得,珊瑚多樣性的衰落和鹿角珊瑚數量下跌的趨勢與世界各地研究發現脗合、而大灣區裏結構最複雜的珊瑚是鹿角珊瑚、最適合提供額外空間予其他海洋生物棲息,提高生物多樣性。因此,失去鹿角珊瑚猶如森林失去所有大樹,對區域的生態影響最為嚴重。

 香港大學博士生兼國家地理探險家Jonathan Cybulski 搜集的珊瑚沉積物中包含了珊瑚化石,他形容這些化石為「化石時光機」。圖片來源:Kiho Kim博士

 港大Baker實驗室的博士生余碧芬在海下海岸公園開展珊瑚修復項目,目標是協助珊瑚復育及找出應對方法,並在政府的水質改善工程下獲得成功。

 研究團隊按Jonathan Cybulski 建立的古生態基線,在海岸公園的海底放置人工礁盤,並引入曾經分布在海下海岸公園的珊瑚種。截至目前為止,珊瑚種的存活率為100%,一些以珊瑚作棲息地的物種亦被發現依附團隊引入的珊瑚生長,證明項目有助珊瑚復育。研究團隊認為古生態學研究有助鑑定不同地區正面對何種生態威脅,可促進珊瑚保育工作,減低牠們滅絕的風險。(記者 唐信恆)

[责任编辑:朱劍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