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詩詞點亮生命 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內地上映

2020-10-23 08: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由陳傳興執導、紀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時下正在內地藝聯專線熱映。

 在全世界的漢學家眼中,她都是中國古典詩詞和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而這位詩詞大家,私下一直過着一簞食、一瓢飲的樸素生活。為了推廣詩詞教育,葉嘉瑩多次為南開「裸捐」,總金額達數千萬,這是她個人的畢生積蓄。

 據悉,片名中的「掬水月在手」五個字,出自唐代於良史的《春山夜月》:「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提及片名含義時,陳傳興表示,取「水月」為名,是想傳達出葉先生如水月觀音般渡人渡己的精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先生」這個詞是不能隨便亂用的,但葉嘉瑩被稱為中國現今「碩果僅存」的一位穿裙子的先生,她是一名真正的「士」。她一生以弘揚中華詩詞為己任,歷經烽火硝煙、家道變遷,活出了如詩一般的鏗鏘人生。用董卿的話說,葉先生是「一生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

 圖片來自掬水月在手官方微博

 生於1924年北平詩書世家的葉嘉瑩,年僅三四歲時就開始背誦古詩,六歲時習讀《論語》,從小便打下良好的傳統文化基礎,詩歌的精神更是浸潤了其一生。她一生都在研究傳播古典詩詞,足跡遍及大洋兩岸的上百所大學,風雨七十載,桃李滿天下。

 「我還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可能就在旦夕之間,我就想教大家吟詩。」在這部紀錄片中,今年已96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對着鏡頭說,自己留下的那些詩詞,就算現在沒人喜歡,但要是以後有人會聽到、會感動,她就很開心了。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導演陳傳興從2016年就開始籌備,經過三年半才製作完成。此前,影片曾入圍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官方之選。整部電影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才完成拍攝製作,其中包括葉嘉瑩本人,和她的學生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斗宇文所安等名家,眾人關於葉先生的所有記憶。《掬水月在手》通過葉嘉瑩的詩詞和生命,回溯中國詩詞的源頭——詩的本質,也想回溯「詩如何作為人的生命的一種存在」。

 葉先生,一生坎坷多艱,曾歷經戰亂,在海外飄零數十載,她在感懷中,卻少有言及,更多的是家國、教育、詩詞。而她也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古典詩詞之美。改革開放後,葉嘉瑩得以回到她魂牽夢繞的祖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教育事業。

[责任编辑:黃鶯]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