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尋夢古梅關 重回故事現場

2020-11-06 12:57
來源:香港商報

 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塑造了柳夢梅和杜麗娘這一對膾炙人口、流傳古今的經典形象。根據相關學者近年來的考證,湯顯祖的一次嶺南之行直接影響了《牡丹亭》這部名作的創作過程,而柳夢梅、杜麗娘的人物形象與韶關、南雄梅關有着深厚的淵源,南雄甚至可能是這部名着的「故事現場」之一。為深入挖掘和活化利用本土歷史文化資源,更好呈現《牡丹亭》這段感人至深而又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傳統文化經典故事,講好嶺南文化的故事,11月5日,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邀請國內着名的昆曲團體——湖南省昆劇團到南雄演出《牡丹亭》,讓這一世界着名劇作「重回故事現場」。

 嶺南行 梅花情

 根據《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了〈牡丹亭〉》一書的作者、中山大學古文獻所研究員周松芳博士的研究,湯顯祖的故鄉臨川位於南京到廣州的「走廣」路線上,41歲那年,因貶謫徐聞,湯顯祖親自「走廣」,種下與嶺南的情緣。作為走廣孔道,韶關正在當時遍植梅花的梅嶺之南,梅嶺刷新了他對嶺南的印象,梅花成為了他憶嶺南的符號。戲劇大師田漢先生有詩言,「若士南歸寫麗娘」「庾嶺歸來筆有神」。因為此次嶺南之行,韶關與湯顯祖產生了一種文化上的共生共榮關係,對湯顯祖最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創作了《牡丹亭》。

 《牡丹亭》充滿了梅花意象。周松芳博士指出,「柳夢梅」的名字有嶺南的特徵。在《驚夢》一曲,杜麗娘上場即說:「曉來望斷梅關, 宿妝殘。」她跟柳夢梅的故事還沒有發生,就深念南安府邸南面的古梅關。湯顯祖一生好梅花,大部分詠梅詩都寫於嶺南。韶關就在梅嶺山麓,而古梅關就在韶關南雄。

 梅關古道成為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始通於秦漢,唐張九齡開鑿擴展,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湯顯祖過梅關時所作《秋發庾嶺》詩歌碑刻於此:

 楓葉沾秋影,涼蟬隱夕暉。

 梧雲初掩靄,花露欲霏微。

 嶺色隨行棹,江光滿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鵲正南飛。

 周松芳博士認為,《牡丹亭》的女主角杜麗娘的原型也可能源自南雄梅嶺。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是《牡丹亭》的藍本是學界普遍接受的主流觀點。2006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向志柱發現明代胡文煥所編的《稗家粹編》卷二收錄《杜麗娘記》,《杜麗娘記》具有成為《牡丹亭》藍本的全部條件。現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錄的圖書資料明代文選類總集《胡氏粹編》(含《稗家粹編》)里記載了有關《杜麗娘記》的文字:「宋光宗年間,廣東南雄府尹姓杜,名寶,字光輝。生女為麗娘年一十六歲聰明伶俐。」館裏的中國古代文獻《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記載的《杜麗娘慕色還魂》中也出現了類似表述「南宋光宗朝間,有個官升授廣東南雄府尹。姓杜,名寶,字光輝,進士出身。」此外,館裏的《漉籬集》中的《杜麗娘記》中也記載了「太原杜寶,宋光宗時任南雄府尹。」的表述。這些古書文獻的記載為《牡丹亭》的故事、人物原型與南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重返古梅關  夢回古戲台

 韶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啟宇告訴記者,戲劇《牡丹亭》的創作與湯顯祖貶謫嶺南之旅,特別是他行經的南雄和梅關密切相關。再加上目前已發現的與《牡丹亭》故事直接相關的《杜麗娘慕色還魂》、《杜麗娘記》等幾種古代文獻資料,全部指向「宋光宗間廣東南雄府」。因此,說韶關南雄是《牡丹亭》的「故事現場」並不過分。

 本次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邀請湖南省昆劇團到南雄演出《牡丹亭》,就是要讓這一世界着名劇作「重回故事現場」,並通過一系列活動,全面擴大《牡丹亭》故事原型發生地的影響力。

 是日上午,昆劇折子戲《牡丹亭·驚夢》在南雄市珠璣鎮珠璣里東戲台上演。里東戲台始建於清乾隆(1775年),建成後一直作為當地及省內外戲班的演出場所,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雄文旅部門負責人表示,昆曲《牡丹亭》走進南雄,為南雄創造了又一個講好文化故事、以文促旅的契機。南雄剛剛成功創建為全域旅遊示範區,藉助這次演出的影響,南雄將在梅關古道景區植入更多的湯顯祖與《牡丹亭》的文化元素,同時在對里東戲台和廣州會館古戲台進行修繕的基礎上,加大古戲台的活化利用力度,打造南雄市非遺演藝中心專業演出團隊,使古戲台有戲可看成為常態,讓南雄境內的古驛道再現「十部梨園歌吹盡」的繁華景象,遊客進入南雄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之旅,為南雄全域旅遊充實更多的文化內涵。

 湖南省昆劇團是全國七大昆劇院團之一,劇團陣容整齊,藝術功底紮實,表演特色鮮明,建團五十多年來,共發掘、整理和創作演出大戲六十多台,折子戲一百多出,2000年,被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國家文化藝術人才交流中心認定為中國着名藝術表演團體。(記者 李芳  通訊員 沈明禮)

[責任編輯:黃逸]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