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 黃偉綸:預期臨時醫院可於明年1月內完工

2020-11-15 13:38
來源:香港商報網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15日)發表隨筆,他指預計在亞洲國際博覽館旁興建的臨時醫院可於本月底平頂,明年1月內完成。

 黃偉綸在隨筆談及自己於上周二與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和建築署署長林餘家慧一同視察臨時醫院的興建進度。他指由9月19日展開工程至今,臨時醫院已完成近45%的工程,而他們當天也聽取承辦商講解並得悉現時有超過10部吊機和逾2000名工人日以繼夜地施工,與時間競賽。

 圖為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和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到臨時醫院內其中一個病房參觀。

 黃偉綸其後交代臨時醫院工程採用的技術,他表示臨時醫院是採用「組裝合成」(MiC)技術去興建,而臨時醫院共有逾520個MiC單元組件,現正在內地廠房進行組裝工序,當中有接近一半的組件已送抵香港工地現場安裝,並預計本月內可全部送至香港進行安裝。

 亞博館旁的臨時醫院項目可望本月底平頂,明年1月內完成,日後可提供超過800張負氣壓病床和相關醫療設施。

 臨時醫院是香港首間採用「組裝合成」(MiC)建築技術興建的負壓隔離病房醫院,當中標準化病房由3個模組單元組成,在廠房生產後,運抵工地裝嵌。

 臨時醫院除了引用「組裝合成」(MiC)技術外,也使用了多項智能系統,分別是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fMA)和「組裝合成」(MiC)技術去提升設計質量和施工效率;工程團隊亦引用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去優化設計和協助現場安裝及檢查。

 工程團隊設計和建造臨時醫院期間,引入多項智能系統。圖為工作人員示範如何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模擬病房的實際情況,協助現場安裝。

 病房走廊天花上方的機電管道利用「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概念來施工,減少對人手及時間的需求。

 黃偉綸亦指,臨時醫院為達到防疫抗疫的目標,設計會與一般醫院的傳染病房相同,例如在每座大樓都設有獨立升降機去方便病床出入各樓層。他也對中央政府支援香港抗疫表示感謝,同時呼籲市民繼續遵守各項社交距離措施,時刻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以減低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風險。(記者 唐信恆)

[責任編輯:朱劍明]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