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通識改革破局止亂象

2020-11-30 03:34
來源:香港商報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通識教育的爭議在過去十年從未停過,局方決定按照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科目的內容,並將冠以新名稱;同時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通識科「大手術」有必要

 去年發生的修例風波,有逾萬人涉嫌違法被捕,其中四成是學生,近2000人更是中小學生,「黃師」誤人子弟顯而易見,嚴懲違規教師、大幅開展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施政報告所提出的通識教育改革,痛定思痛,改革內容具力度、創新、破格,看得出是處處關心家長、教師和青年人需要,令人看見香港教育的未來出路。

 教協的葉建源認為對通識科的「大手術」,會令該科「面目全非,削弱批判」,他相信該科目「政治正確」的內容會大增。「大手術」絕對有必要,因為通識科課程無框架,亦沒有經過審批的教科書,全由老師教授。經歷長年累月的千瘡百孔,通識科已經病入膏肓,一些教師自作主張,將通識教育化身為時事評論員訓練班,甚至政壇新秀班。中學生未有裝備全面的國家國民、歷史、文化以及輿論背景,卻要被拔苗助長或是老師有意無意地引導政治方向,令通識教育變味,實為不妥。教協是罪魁禍首,這項「大手術」是必須的,亦是殺得教協這個政治性教師組織措手不及。

 學生透過報章、網上時事平台去了解「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兩個單元,我認為十分不全面。今日的香港網上媒體良莠不齊、濫竽充數,不少更是以自己的角度報道新聞,專業性欠奉。修例風波期間更出現不少未成年記者之亂象,不多不少亦是因為通識科沒有特定教材引起。這些沒有專業知識、沒有註冊的未成年記者稱是為了報道社會事件,他們更會鼓勵其他更年幼的學生以「記者」身份參與「社會事務」。家長未有同意、學校不知情,人雲亦雲,妄談「第四權」,參與者更以身犯險,置身衝突前線,令人擔心。教師一味強調批判,卻沒有平衡的知識支撐,學曉的不會是批判思維,而是鸚鵡學舌式的盲批亂說。只會追隨教師的政治意識,而非公聽並觀。

 舊有的通識科,學批判、背台詞是一種不假思索的浪漫,不學基礎,直接跳到學方法,令不少人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充滿理論,凡事都要一駁方休。根本上,批判與無理取鬧只差一線。形成了現今不少人連自我身份都不明不白的亂象,通識科教育亦是原因之一。

 增強學生身份認同

 政府未來將加強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和國情認識,包括為學生提供結合課程的實地考察,亦會加強《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中華文化和國情認識是本,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是根,作為中國國民不能不認識我們的根本。大部分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民教育、公民教育課程,香港不應例外,香港的課程應加強教授中國的價值觀,例如今年全國團結一心、打好抗疫戰的一部部可歌可泣的故事,加強對國民身份的自信感,加強對國家制度、文化的認同感。教協「政治正確」之說本身乃無稽之談,政治的是與非引入校內討論並不合適。教協正正就是戴上政治有色眼鏡將漩渦引入通識教育,現今改革從根本止亂象,令教育走上正路,令人對此科重拾信心。(浙江省政協特邀代表、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季霆剛)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