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航拍蒐證執法見成效

2020-12-14 01:21
來源:香港商報

 環境保護署成立航拍機隊,以打擊非法填土工程,並在魚群死亡事件中協助追蹤污染源頭,過去一年初見成效。署方期望擴大應用範圍,加強保護環境,例如用於監察堆填區運作、應對海上垃圾等。

 成功偵破2宗非法填土案

 該署環境保護主任黃家榮表示,以往打擊非法填土工程較為困難,執法人員接近有關地方時遭違規者發現,往往打草驚蛇,對方亦即暫停活動。而利用航拍機,便可從高空遙距監察,能輕易而清晰地攝錄非法填土活動。

 針對非法填土工程,航拍機隊會積極跟進投訴,並且不時收集情報,部署突擊巡查。機隊成立才約一年,已協助部門偵破兩宗非法填土案,令違規者入罪。高級環境保護督察李佩珊是主力操作航拍機的人員之一,也是隊中唯一女將,她表示,隊員重視蒐證,包括留意有否推土機在場挖泥推土,又或有否泥頭車傾倒建築廢料。遇上這些情況,會利用航拍機全程攝錄,作為舉證一環,再派員到場取得懷疑違規者的資料。

 助查河道污染源頭

 另外,魚群死亡事件時有發生,市民對此相當關注,航拍機隊接報後會立即出動,展開調查。李佩珊稱,「我們會沿河道追尋污染源頭,了解污染程度,並向同事提供高空拍攝所得資料,方便他們抽取水樣本。一旦發現源頭,同事可立即到場蒐證。」

 黃家榮表示,在這類行動中,航拍機大派用場,大幅節省人手和時間。以一條5公里長的河流為例,以前出動3至5人,用上3至5日,追尋污染源頭的工作才可完成。有了無人機,只要一名操作員,約一小時即可完成調查。

 此外,遇上油車翻側洩漏化學品,以致污染河道或海水等緊急事故,航拍機隊會到場傳送實時影像,供控制中心指揮及調配之用。航拍機隊每次出動,以至抵達行動地點,均涉及不少準備工作。執勤前,隊員會參照民航處指引和有關注意事項,考慮地形因素,從而選擇合適的升降地點、規劃路線圖、查看天氣尤其是風勢預測,並先行檢查機件。抵達後,隊員即分工合作,其中升降地點須定出封鎖範圍,以免有人誤闖而造成危險。隊員會仔細視察場地實際情況,並在起飛前再次確定航拍機操作正常。(記者 周偉立)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