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神州】文化對深圳未來發展的重大作用

2021-02-08 03:44
來源:香港商報

 文/暨南大學文化創意及文化產業博士、澳門深圳經濟文化促進會理事 陳曉君

 深圳自從被冠以「科創」城市以來,尤其是嘗到了「騰訊」「大疆」「華為」等獨角獸產生的科技發展紅利後,無論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地方資本,還是以企業家為主的民間資本,均側重於追逐政策紅利帶來的發展機遇,重點且片面地製造創新金融及創新科技方面的發展成果。

 而比較突出的一個現象是,在各路資本熱捧「創新科技,創新金融」的同時,對比為支撐產業發展的「後備」力量作出的準備卻略顯不足。創新金融離不開生產金融產品的相關傳統製造行業,創新科技更離不開科技產品生產產業。但實際上,深圳許多類似的製造產業已經空心化,甚至可以說深圳的「後備力量」也已經「空心化」,例如深圳的加工製造業已經逐漸搬空。離開了加工業的深圳,未來會不會像目前香港的國際「買辦」一樣,做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以出口貿易和科技產品為主的「中介經濟」的國內首個領跑城市呢?

 人才是穩定發展的根基

 與其說深圳早期廣納人才的決策,造就及建設了一個極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廣建高校培養人才是深圳當下解決人才儲備的有效方法,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之外,城市文化的培養、文化資源的發掘、文化氛圍的創造,才是奠定深圳長期向上穩定發展的堅實根基。

 一個城市的厚度取決於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建立學校振興教育培養人才固然值得大力支持,但城市文化也需要重點培養,只有把城市的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擺在同一高度上共同發展,文化與經濟兩架馬車並駕齊驅,那麼這個城市的發展才會持久,一個沒有深厚文化底蘊做支撐的經濟實體,無論再龐大也沒有厚度可言。因此把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擺在同一高度進行部署及規劃,是深圳迫在眉睫需要做的事情。深圳當下解決問題的途徑,筆者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協調經濟發展資源。深圳未來打造的「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經濟必然還會高速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尋求互相幫扶的「後勤部」城市,例如連同「莞」「惠」等附近具備科創基礎和製造業資源的城市,「港」「澳」等城市在國家及世界舞台上的特殊身份,與深圳的創新科技和特色金融產業發展結合在一起,尋求利於彼此發展的最佳資源開展合作,作為自身高速奔跑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從研發到生產,打造深圳經濟繼續穩步前進的「垂直產業鏈」。

 俗話說孤掌難鳴,一個好漢三個幫。深圳除了做好自身,做好一個「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應承擔的光榮使命外,也要調動身邊兄弟城市的發展決心,兄弟們出心出力共同努力協同發展,製造共贏局面。

 第二,挖掘文化背景資源。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深圳應好好挖掘及培養自身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資源。結合粵港澳現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全國各地來深發展的人才帶來的不同文化習慣,及世界各國來深發展的人帶來的文化習慣,結合深圳本土文化,碰撞產生出新的、集百家所長的「嶺南新客家文化」。運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背景,藉此固本開源,利用文化資源的高度「再生性」,製造地域IP價值,創造「文化與經濟」兩架馬車同時驅動的「文化經濟」類型——即文化產業發展的「橫向產業鏈」。社會人文環境的創立,即社會文化的總體發展,決定了深圳這個年輕城市的本位價值。

 第三,從量變求質變。深圳的建設者們過往幾十年無私奉獻,為深圳今天取得的成就付出了艱辛的汗水,而影響下一代人的「深圳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在深圳埋頭苦幹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請記得不要忘了路邊的風景,做到「一邊跑一邊看」,尤其是看看身邊人的進度,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引擎城市的作用,帶動其他兄弟城市的發展,做到從城市經濟成果數字的「量變」,到「深圳精神」延伸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引起城市發展的「質變」,共創粵港澳「人文灣區」。

 協調發展避免高處不勝寒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單一城市在發展上,兩眼一抹黑一直往前衝,時間一久難免出現與大家步調差距太遠,甚至到了沒有共同語言的時候,會發現身邊連個懂你的人都沒有,更別提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綜合體的協同發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雖然很豪邁,但時間久了弊端會逐步暴露,例如後援跟不上等等狀況,畢竟高處不勝寒。

 雖然深圳未來的發展在資源配置上「一闊三大」步步艱辛,並且肩負「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偉大重任,但具備旁人無法比擬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擁有人口持續增長、人口年輕化帶來的「人口紅利」,以及國家給予充分支持的發展資源及發揮空間,持續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財力,相信深圳一定能為國家創造新的輝煌成就,深圳的未來可期。(新華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