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趨勢】連接疫情下的「孤島」 網絡展覽成為新藍海

2021-02-26 00:30
來源:香港商報

 最新財政預算案提到,港府將分3年向貿發局撥款資助開發網絡展覽平台。事實上,網絡展覽方興未艾,已經成為環球疫情催生的經濟新藍海,香港展覽業須急起直追。那麼,到底香港的網絡展覽行業發展前景幾何?相關企業又該如何突圍?

 疫情肆虐,採取限制入境的各國和地區成為一個個「孤島」,作為亞太區會議展覽重鎮的香港,去年就有多個展覽會議因為疫情被迫取消或延期。貿易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指出,估計自2020年初以來,疫情下全球總共有約4000項展覽活動延期或取消。而貿發局亦將約60項2020和2021年大型活動延期或作特別安排,例如改在線上進行,或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進行。

 中小企轉攻網上推廣

 貿發局指出,疫情反覆帶來巨大挑戰,中小企轉攻網上推廣和營運,已成為企業營商「新常態」。香港出口商會會長鮑潔鈞亦表示,實體展覽預計最快要等到2022年才能恢復正常,但全球買家對新產品仍有需求,在實體展覽無法舉行之際,現時是推行網絡展覽的好時機。

 疫情累實體展無法舉行,對主要做出口生意的商家來說,無疑是少了一個推廣生意的重要渠道,影響海外新訂單。為支持本地廠商渡過難關,拓展海外商機,香港出口商會計劃於今年4月推出全新網絡展覽及採購平台Ex Sourcing。

 EX Sourcing會以全年開放,為參展商及買家提供嶄新展覽體驗。平台匯聚禮品、家居用品、玩具等香港原創設計產品,買家可透過平台瀏覽各參展商的設計產品,同時通過人工智能科技作自動配對,找出最合適的合作夥伴。平台亦會為買賣雙方提供實時線上交流對話,打破時間及地域限制,營造近乎實體展覽所締造的商機。

 網絡展覽氾濫質素參差

 由於去年疫情突如其來,幾乎所有展覽會被迫取消或擱置,為減輕損失,部分實體展覽只好臨時移師網絡進行,但由於網絡展覽對不少參展商來說仍是一種新事物,展覽營運商的籌辦資源及經驗未必足夠。環保用具生產商樂力高(Lexngo)董事兼聯合創辦人王詠儀,去年便首次參加新加坡一場由實體展移師網絡展覽。她說:「為期3日的線上展,(買家)網上一click就可以connect(聯繫)到我們的同事,但最後只收集了100多個(買家的)contact,比預期中少。」

 不過,王詠儀相信,聯絡的買家少可能與網絡展會的資料數據庫不夠大有關;另一方面,近年經濟不景,不少商家倒閉,買家採購意欲減低,也令接觸到的買家數量減少。

 王詠儀過去參加過多個大型實體展覽會,去年首次參加網絡展覽,她不諱言首次參加網絡展的體驗僅一般,她察覺到近期線上展已開始出現氾濫,而且質素參差,「(今年)個個都去搞網絡(展覽),係又做,唔係又做,大家都已經覺得好亂,公司收到很多參展邀請」。不過,她仍然願意參加網絡展,但會選擇更有實力的平台,例如今年有意進駐Ex Sourcing,主要是看好出口商會的資源和實力,「某程度上,如果不是出口商會的金漆招牌,根本不會參加,因為網絡展實在太多。」

 須靠賣點吸客

 鮑潔鈞指出,出口商會過去10年每年舉辦《香港智營設計大賞》,以支持「made by HK」的香港原創設計產品,產品主要分為禮品、家居用品及玩具三大類別。過往比賽的得獎作品將雲集Ex Sourcing上,這會是平台的賣點之一,即主打香港原創設計產品,期望幫助本土品牌拓展海外商機。他表示,今年目標吸引100至200個參展商進駐Ex Sourcing。

 據了解,Ex Sourcing會連接出口商會包含近3萬個本地及海外買家的資料庫,平台今年亦將與5個城市(香港、上海、深圳、東京、曼谷)的大型展覽建立合作。

 作為參加過網絡展覽的過來人,王詠儀認為,網絡展覽有其優勢,「參加實體展覽的買家有時可能不小心就錯過自己的展位,未能交換卡片,但網絡展覽不同,買家有意無意click入嚟,我們已取得對方電郵,將來可用於營銷」。她比較過多個主要採購平台,認為每一個採購平台都有自己的賣點,例如淘寶以低價作為賣點,貿發局主打龐大的資料數據庫,至於Ex Sourcing則以產品設計高質素見稱,認為符合公司品牌特色。

 事實上,貿發局亦提到,該局亦備有一個全天候、包羅不同產品總類的「貿發網採購」平台,匯聚逾13萬供應商和200萬買家,每年建立約2400萬商貿聯繫。

 雙軌並行成新常態

 網絡展覽會否成為業界新主流?未來會否取代實體展?鮑潔鈞相信,即使實體展未來恢復舉辦,網絡展覽仍會同時進行,成為新常態。貿發局則指,未來以網上加實體的展覽模式,將會成為發展趨勢之一,但實體展覽仍然重要,在疫情緩和後,該局會立即復辦實體展,再配合全方位的線上線下(O2O)推廣計劃,幫助中小企在線上線下捕捉商機,相信會成為疫後新常態。

 在香港有超過14年籌辦展覽經驗的環球資源公司展覽部副總裁黎可怡認為,網絡展覽不會完全取代實體展覽,應是混合模式(hybrid model)兩種展覽並軌進行,「若果沒有了實體展覽,就好像參展商與觀眾脫離了關係」。她相信,未來行業趨勢可能是大型實體展與小型線上展交錯舉行,年度實體展未舉辦的空檔期內,透過線上展形式仍可以讓參展商與買家保持聯繫。

 她進一步指,實體與網絡展相輔相成,兩者有協同效應,例如通過追蹤網絡展覽上買家的行為偏好,利用有關大數據更有針對性地發展實體展覽、拓展商機。

 參展攻略

 着重手感產品 未必適合網絡展覽

 疫情下各大小展覽無法如常舉行,展覽業須變陣求存,促使網絡展覽應運而生。但有展覽營運商坦言,並非所有產品都適合做網絡展覽展示,而且參展成本未必比實體展低。另有參展商表示,網絡展覽有不足之處,例如有興趣的買家不能直接觸摸產品,需要將產品樣板逐一寄給海外潛在買家。

 環保用具生產商樂力高(Lexngo)主席兼聯合創辦人王詠儀,去年首次參加網絡展覽。她認為,買家始終不能直接看到、摸到產品,也不能直接與買家交流,若海外買家有興趣,公司需要另行安排將樣板寄給買家,影響交易效率。

 不過,為包括Ex Sourcing等多個大型虛擬展覽提供服務的技術供應商Vootprint,其公司總經理楊潔盈表示,網絡展覽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準確配對買賣雙方,並協助參展商收集買家的大數據用於市場營銷,有助提升效率。

 實體展有利建立人脈

 環球資源展覽部副總裁黎可怡有多年籌辦展覽經驗,公司去年首次籌辦網絡展覽,她表示,網絡展覽有利也有弊,例如不能面對面地拓展人際網絡,「展覽會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做networking(建立人脈網絡),尤其是行業展覽會,大家都藉住一年一度的機會聚在一起,網絡展覽也可以做到,但不是百分百。」

 黎可怡認為,結合VR(虛擬實景)等先進科技,大部分產品及服務都適合線上形式展示,但也有少數產品未必適合,「如果(產品的)Hand feel(手感)好緊要,或者是好貴的產品,始終有一些限制」,「例如布料買家要摸過才知道質感,好貴的產品比如鑽石珠寶等,曾聽過珠寶參展商反映很難用線上形式展示珠寶的光澤和光線折射,(所以)這類型的產品有局限。」

 但另一方面,網絡展覽也有不少優勢,「網絡展覽的preparation time(準備時間)會短一些,實體展覽籌備至少需時半年,而網絡展覽可短至2至3個月,kick off(啟動)可以快一些,而且沒有時間和地域限制,全世界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參與。」黎可怡說。

 參展成本結構不同

 她續稱,網絡展覽在進行宣傳上也更具銜接性,「舉辦展覽需要做大量宣傳,包括一些實體廣告和網絡廣告。如果是實體展覽,作為買家(buyer),看到廣告並登記參展後,可能距離展覽開幕還要等幾個月。相反,網絡展覽的宣傳銜接性會更高,買家看到網上廣告後一click,馬上已可在線上進行採購活動。」

 成本差異方面,黎可怡透露,實體展覽攤位場地成本一般只佔參展商總開支約10%至20%,佔大部分成本是來自差旅費、設備器材及物流等。雖然網絡展覽可減省差旅及物流等費用,但商家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在線上營銷,例如製作專業影片,邀請KOL(網紅)介紹產品等,因此兩者的成本結構並不同。

 設備要求方面,無論參展商還是買家,使用一般電腦設備已可參與網絡展覽。參展商可準備為產品進行360°攝影,以更立體方式在線上展示產品。另外,若希望在線上提供VR等嶄新體驗,亦可事先將所需裝置如VR眼鏡等寄給買家。(志成)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