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拜登上任5周多首次軍事行動針對伊朗,意欲何為?

2021-02-26 15:37
來源:中新網

 當地時間2月25日,上任剛滿5周的美國總統拜登,突然下令對在敘利亞的伊朗支持民兵組織發動空襲。中新網今日刊發解讀文章稱,此次美方空襲的目的很明確,五角大樓發言人指出,空襲就是為了「報復」近期所謂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發動的、「針對美軍和聯軍人員實施」的火箭彈襲擊事件。

 事件的「引線」早已埋下。

 當地時間2018年4月14日,美國海軍公布美國「蒙特利」號導彈巡洋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畫面,對敘利亞數個目標實施打擊。

 回到10天前的2月15日,伊拉克庫區首府埃爾比勒遭到數枚火箭彈襲擊,遭殃的是美軍主導的國際聯盟駐地。事件造成一名國際聯盟承包商員工死亡,另有包括美軍在內的多人受傷。

 美國政府高層當即表示震怒。

 當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深感憤怒」,並表示已聯繫庫區政府總理進行討論,還承諾支持所有調查和追責行動。美官員也曾表示,美國將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做出回應」。

 本周,事件有了新進展。五角大樓稱,伊拉克正在負責調查,並表示「還不能確定襲擊的幕後主使是誰,是什麼組織」,美方也「不打算詳細了解使用武器的戰術細節」。但在掌握更多消息的時候,會採取行動。

 另一方面,伊朗也撇清了與發動襲擊組織之間的關係。

 但就在這個時間點之後,美國緊接着採取了空襲。在此次行動中,美國似乎對空襲的目標很有把握。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我對我們空襲的目標很有信心,我們知道要襲擊什麼」,他還表示,掌握關鍵信息,即此前對駐伊拉克美軍發動襲擊的組織正使用這些設施一事,自己很有信心;並稱自己曾建議拜登採取此次空襲行動。

    空襲行動引來指責

 據最新消息顯示,空襲已致17名所謂支持伊朗的武裝人員死亡。

 不過,美國的空襲行動立刻引來了指責。美國聖母大學法學院教授瑪麗·艾倫·奧康奈爾批評稱,美國行動違反了國際法。

 「《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只有在防御國受到武裝攻擊、且目標國對此負有責任的情況下,在外國主權國家的領土上使用軍事力量才是合法的。」

 另一方面,美媒指出了拜登政府發動此次軍事行動的內因。

 美聯社指出,美國此舉似乎並非有意擴大在該地區的軍事介入,而只是為表明「美國保衛駐伊拉克美軍」的意願。《紐約時報》稱,與特朗普前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行動更為慎重。

 五角大樓首席發言人約翰·柯比在宣布發動空襲時表示,「這次行動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總統拜登將採取行動,保護美國人員和聯軍人員。與此同時,我們的行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目的是緩和敘利亞東部和伊拉克的總體局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進一步指出:「美國在敘境內發動此次空襲之際,華盛頓和德黑蘭正準備就伊核協議問題進行談判。美國此舉,可能會使本已脆弱的談判進程更加複雜。」

 而拜登上任以來,伊朗方面頻頻對美喊話,希望美國解除對伊制裁,重返伊核協議,但美國方面未答應以解除制裁為前提,拒絕了伊朗的請求,雙方分歧明顯。

 另一方面,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朗原子能組織21日發表聯合聲明稱,雙方達成臨時技術協議,國際原子能機構可繼續對伊朗進行必要的監督核查工作,但伊方將暫停自願履行附加議定書。

 伊朗總統魯哈尼2月24日表態稱,伊朗希望維護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但當前的關鍵取決於,美國是否停止對伊「經濟恐怖主義」政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回應稱,美國對伊朗的耐心「不是無限的」。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