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涂輝龍:搭建粵港兩地文化交流基地 助推兩地文化藝術交流合作

2021-03-05 20:51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主席、海雅集團董事局主席涂輝龍在全國「兩會」提出建議,助推粵港兩地青年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是聯結內地與香港交流工作的重要環節。在當前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受限、社會由亂到治逐步恢復穩定的情況下,涂輝龍認為,大灣區各市應繼續發揮地域相鄰、文化相融、語言相通的優勢,進一步加深與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的交流合作,對於爭取香港青年群體融入大灣區,增強內地與香港的文化認同感,維護香港文藝界的繁榮穩定,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有着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涂輝龍表示,若要實現這一願景,還面臨着諸多問題。首先是香港複雜的社會政治環境阻礙了本地文化藝術的發展,對兩地青年的進一步藝術交流合作帶來了衝擊。從2019年的修例風波到至今未能控制的新冠疫情,社會的動盪致使多數文藝工作者未能擁有一個平靜的創作環境。加之香港疫情反覆,兩地通關遙遙無期,多個已籌備多時的跨境文化交流活動被迫延期或取消,對於個人藝術工作者更是雪上加霜。在這種形勢下,兩地青年藝術工作者交流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

 其次,兩地文藝交流合作的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大灣區文藝活動交流頻繁,但在行政層面仍存在優化的空間。即使是應當地政府邀請而來的演出團體,仍需要經過幾道審批程序才能通過,造成時間、人力成本上的浪費,導致演出效果不盡如人意,從中反映相關部門缺乏對兩地文藝交流合作的全局性統籌和長遠考量。

 其三,兩地文藝交流合作內容在質量上有待進一步提高。由於兩地青年藝術工作體制、基礎和發展程度不同,兩地在開展更深層次交流時無法做到全面對接。兩地文藝青年力量不對等,交流活動渠道單一,且多以參觀、旅遊等形式為主,未能貼近青年人在藝術領域的學習、就業、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很難得到兩地青年藝術工作者的廣泛認同和自覺參與。

 據介紹,2020年,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在藝術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等各領域文化交流,加強文化交流品牌建設,加強政府資助下的兩地文藝精品交流演出。

 為了使該提案真正落到實處,涂輝龍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在大灣區內建立「粵港青年藝術工作者交流基地」。該基地集會議設施、學習培訓、餐飲住宿、康體娛樂、信息服務、綜合協調等功能為一體,對口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為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提供更多的交流演出機會,以及為在內地開展的兩地文化交流活動提供場地、人員、設備等支持。

 其次,基地成立後,將建立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資料庫,對已參與過兩地重點交流活動的人員進行備案。聯繫廣東各市統戰部門和港澳台辦,幫助簡化長期往返粵港兩地人員的入境審批手續,根據不同項目「個性化」設計行政審批流程。未在資料庫備案的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亦可向基地提出「優化」入境流程的申請,由基地審核後統一上報處理,減少時間、人力成本上的浪費。

 同時,為吸引更多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到內地發展,基地成立後,可將在藝術領域表現突出的人員推薦至內地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團體任職或搭建長期合作,並幫助他們申報國家或省市級文化交流重點項目。為了避免出現單一、重複的交流形式與主題出現,基地還將邀請各相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等組成評估小組進行調研和績效評估,鼓勵兩地青年藝術工作者(或團體)創新交流合作形式,加強跨界別合作,對一些成果顯著、意義深遠的交流活動給予相應政策及資金獎勵。 (記者 姚志東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