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北建議選委會選出立會50席 優化勞工界別席位

2021-03-16 22:50
來源:香港商報網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昨日出席首場中央在港舉辦的《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意見座談會》,就新制度提出建議。今日吳秋北(16日)撰文《良政善治與立法會「522」方案辨析》指出,要完善制度,必須要優化勞工界別的席位比例,他建議在90席立法會席位中,選委會界別、勞工界、地區直選分別佔50、20、20,避免議會內因為某一界別的利益獨大而走向極端。他认为選委會界別更能夠跨界別通盤考慮,以香港整體利益為先。更有利長遠發展和社會整體利益。

 選委會界別更能夠以香港整體利益為先

 吳秋北指出,以往選舉界別的安排,設置上比較保守,最終讓個別界別成為鞏固既得利益的工具,而非考慮香港整體民生福祉和未來路向,限制了政府對香港未來的長遠規劃。他认为過分強調界別意識,容易讓界別利益取代全港整體。比如醫學界對引入內地和海外醫生的反對,明顯就是為自身界別利益服務,而漠視普羅大眾的需要。事實上,界別的設立,本質上是為了能促進業界發展和進步的聲音得以進入政府和議會,並讓業界可就與之相關的政策法例提出業內意見,而非讓業界成為特權階級。同樣地,地區直選的分區,本來是要讓不同地區的獨特需要能成為議政的一部分,但現在卻淪為政治鬥爭,地區議題成為「反政府」炒作之用,目的是為鞏固原有利益。所以很諷刺地,反對派的專業和地區勢力,在意識形態的表皮上宣稱進步,本質上卻是最維護既得利益和腐敗的保守集團。

 該規定是為了確保選舉結果的穩定性

 針對有媒體認為「522」的提議極端一事,吳秋北分析指出,事實上,基於人大311決定,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在席位上要佔較大比例,相對於90席而言,45席以上才可以稱之為較大比例,50席也不過是剛好符合要求,有何極端?該規定是為了確保選舉結果的穩定性,以確保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實際上,在這種穩定的基礎上,功能界別和地區直選的靈活性更強,換言之,反對派的空間更大。

 吳秋北又指,關於選舉的穩定性,希望公眾能夠理解的是,議會的設立,並非只要引入各方聲音,更重要的是要為香港未來作有效、具前瞻的規劃和決策,讓施政達至良治。引入的聲音,如只是口號和噪音,無助議政,甚至破壞議會正常決策和運作,這類噪音自然要堅決棄如敝屐。不同利益的參與,不是用以固化利益,而是要讓香港更為進步。要打破既得利益對香港長遠發展和規劃的干擾和制約,議會便必須引入更多具眼光、遠見、不代表特定利益、能帶領香港配合國家發展策略的決策人才。所以這是一種大方向上的穩定性,而非具體到某一個人,某一個黨派當選的可控性。如果一定要用「可控性」一詞,那完善選舉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讓香港的選舉結果控制在底線之上,不能搞顛覆、不能觸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紅線,這正是新制度應有之義。

 增加勞工界所佔比例是一種社會利益上的平衡

 吳秋北強調,之所以提出增加勞工界所佔比例的建議,是一種社會利益上的平衡。作為弱勢群體,人微言輕,惟有人多才可能勢眾,現數量上不求佔多,只是要縮窄差距。

 吳秋北質疑稱,推勞工界去直選的人,為何不提出減少工商界別席位,鼓勵老闆們多參與直選?事實上,正是老闆和打工仔在財力,影響力等方面的巨大懸殊,在「民主」選舉中更具有優勢。更能通過宣傳、造勢「爭取民意」,甚至是煽動民意,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直選的不確定性。所謂不確定性,就是民選結果,並不完全等同於有利於香港發展和整體利益。說到底,香港是要一場華而不實的選舉遊戲,還是要一個有利於香港發展的政治人才選拔制度,乃至管治制度。要想清楚,才選得明白。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