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滅活技術實現新突破

2021-03-30 10:20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29日,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會同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和醫學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深圳聯合召開項目成果發布會,宣布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項目成果(以下簡稱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通過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等7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並完成中國首台套用於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的示範應用裝置研製。
 
    此次評審會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趙紅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生物醫學專家馬嵐、中國農業科學院教授哈益明、清華大學教授馬輝等7名專家組成。評審會現場,經過充分質詢、現場答辯、研究討論,專家組認為:本項目對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要求做出快速響應,率先在P3實驗室開展了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的實驗,驗證了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穿透深度可控等優勢。該項目充分考慮了冷鏈環境因素對電子束滅活病毒的影響,為開發冷鏈食品外包裝預防性消毒新技術提供了科學依據,標誌着中國低能量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研究和應用技術走在國際前列。本項目為解決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污染問題提出的電子束消毒技術方案,在低能電子簾加速器應用、自屏蔽系統及束下傳輸系統設計等多處進行技術創新應用。設備總體實現不影響食品和保護作業人員安全,具有較優的冷鏈食品處理效率和滅活病毒效果。評審組建議盡快安裝到應用現場進行示範,進一步形成產品加快使用,並把電子束消殺技術應用到其他貨品新冠病毒滅活。
 
    據介紹,項目研究團隊根據已掌握的實驗成果,結合深圳市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實際情況,研發出首台套用於滅活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的自屏蔽電子簾加速器設備。設備樣機已於3月14日完成工廠內的安裝調試,並完成現場模擬實驗,成套示範裝置3月底具備安裝調試條件。深圳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國內首創了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模式, 對國家新冠疫情外防輸入作出了突出貢獻。在當日結束的評審會後,深圳市有關主管部門還與中廣核技現場簽署合作意向書,支持並共同探索推進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技術首台套裝備在冷鏈外包裝消毒上先行先試。
 
    據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建龍介紹,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的原理是,通過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直接作用,以及電子束激發水分子產生羥基自由基、還原性水合電子等活性粒子的氧化-還原的間接作用,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微生物體內的DNA或RNA分子、蛋白質包膜等產生破壞,進而達到消毒滅菌的作用效果。2020年11月,中廣核與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合作建成投運的國內首個電子束處理醫療廢水項目——湖北十堰西苑醫院項目,已經證明電子束對廢水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有良好的滅活效果,並能夠完全實現抗生素降解。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電子加速器研究中心主任、中廣核加速器研究院總工程師張子民表示,研發的滅活裝置採用低能量的自屏蔽電子簾加速器,電子束能量低,對紙製品的穿透能力僅0.3毫米左右,主要針對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不會穿透冷鏈食品外包裝,不對包裝箱內的食品產生影響,也不會對設備運行現場環境產生影響。同時,設備佔地面積不超過40平方米,能夠根據現有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的實際,直接將設備部署到海關、口岸、集中監管倉等地,與冷鏈運輸和倉儲實現無縫對接,為冷鏈外包裝消毒提供更加綠色、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可成為國內疫情防控「外防輸入」的「利器」。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磊認為,中國已經在新冠病毒疫苗(預防)和抗體(治療)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本項目技術成果及其應用,將在我國落實「人、物同防」,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方面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意義十分重大。
 
    針對該項目成果,中廣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長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廣核集團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發揮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利用電子束技術,在防疫物資消毒滅菌、補齊醫療污水和固體廢物處理短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項目的成功,將為國家切斷冷鏈外包裝疫情傳播途徑,作出新的貢獻。中國廣核集團將始終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道路,與各參研單位積極推動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包裝項目新冠病毒裝置的示範應用和推廣,進一步拓展技術應用範圍,實現電子束技術對冷鏈食品及包裝消毒應用場景全覆蓋,以核技術力量助力疫情防控,讓人類生活更美好。(記者 姚志東)
 
[責任編輯:趙書琪]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