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億+萬套人才房 莞松山湖科學城瞄準全球原始創新高地

2021-04-22 21:03
來源:香港商報網
    21日,廣東省東莞市召開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政策發布會,解讀《關於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重磅發布松山湖科學城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功能規劃和空間總體規劃綱要。發布會現場, 10家銀行及信託機構與松山湖管委會簽約給予總額達3800億的綜合金融支持,還舉行600套人才房鑰匙交接儀式,未來3年供應5000套,未來5年預建成近10000套人才房。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
 
    發布會現場,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劉煒對《若干意見》進行詳細解讀。
 

銀企機構支持松山湖科學城建設資金3800億
 
    去年10月,東莞市審議通過《若干意見》,提出松山湖科學城將圍繞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粵港澳合作創新共同體、體制機制創新綜合試驗區四大定位,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同時,提出松山湖科學城的重點任務,可以概括為「五個工程」: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發源地、創新人才集聚地、知識產權示範地、科學人文宜居地。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工程為例,東莞將加快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積極爭取一批國家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逐步形成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中度和顯示度;高標準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平台,有序構建一流實驗室體系;加快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建設進程,促進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打造新興產業發源地方面,東莞將抓住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創新鏈與產業鏈交融、科技企業培育、生產性服務體系等重點,匯集新興產業集群;在創新人才集聚方面,通過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建構國際化科研人才交流平台等手段,促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聚集;在建設知識產權示範地方面,主抓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知識產權保護2個關鍵;在營造科學人文宜居地方面,通過融入大灣區交通生活圈、加強文化、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的供給,創造更加優越的綜合環境。
 
    「《若干意見》的出台,吹響了松山湖科學城建設『衝鋒號』,為松山湖科學城開啟新征程指明了前進方向。」劉煒介紹,為促進《若干意見》的實施,東莞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土地整備、空間規劃與建設、綜合推進、發展規劃、科學功能、產業發展等工作專班。同時,東莞還與中科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組建高規格專家諮詢委員會,向「最強大腦」借智借力。

    3800億金融支撐集中簽約
 
    自《若干意見》審議通過以來,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科學城規劃體系基本完善,院市合作共建加速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有新進展,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去年以來,東莞與中科院簽署共建科學城戰略合作協議;散裂中子源束流功率提前達到設計目標,成功研製我國首台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兩項成果分別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20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連續在松山湖舉行。松山湖科學城建設亮點頻出,碩果纍纍。
 
    根據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時間表」:到2022年,全面完成建設布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到2050年,科學城全面建成,躋身全球著名的科學基礎設施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為實現以上目標,未來松山湖及東莞將從強化資金土地要素支撐、體制機制創新、組織實施保障三方面,全力保障科學城建設。
 
    在要素支撐方面,東莞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松山湖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和重點實驗室、外部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承擔部分,由東莞市財政全額投入。
 
    此外,發布會上,松山湖管委會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東莞分行等共10家銀行及信託機構共同簽署《支持和服務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規劃合作協議》,綜合金融支持額度達3800億元,未來也將為科學城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三年新供應5000套人才房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為營造更優更好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松山湖積極完善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體系,並於發布會當天交接600套人才房鑰匙,計劃年內完成交付。


人才房鑰匙交接儀式
 
    根據《松山湖科學城人才社區建設規劃》,近期,松山湖將聚焦中心區創新活力社區、西部國際科教社區、南部濱湖未來社區共三大示範社區建設,推出總建築規模約70萬平方米的人才房,預計3年內完成住房建設5000套,5年內完成近10000套。(記者 冷運軍)

[責任編輯:趙書琪]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