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6倍

2021-05-27 11:04
來源:統計局網站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5月27日消息,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943.5億元,同比增長1.06倍(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19年1—4月份增長49.6%,兩年平均增長22.3%。

 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380.7億元,同比增長1.87倍;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253.5億元,增長1.08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250.2億元,增長1.07倍;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672.7億元,增長69.2%。

 1—4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2171.3億元,同比增長1.03倍;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1963.1億元,增長1.14倍;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809.1億元,增長45.1%。

 1—4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行業扭虧為盈,1個行業實現減虧。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84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16倍,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72倍,汽車製造業增長1.58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1.19倍,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91.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86.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5.8%,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7.7%,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7.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0.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0.5%,紡織業增長16.6%,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6.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同期虧損轉為盈利。

 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78萬億元,同比增長33.6%;發生營業成本31.54萬億元,增長31.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87%,同比提高2.42個百分點。

 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29.99萬億元,同比增長9.4%;負債合計73.18萬億元,增長8.6%;所有者權益合計56.81萬億元,增長10.4%;資產負債率為56.3%,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

 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6.88萬億元,同比增長16.0%;產成品存貨4.79萬億元,增長8.2%。

 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48元,同比減少1.39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45元,同比減少0.84元。

 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8.2元,同比增加15.9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56.3萬元,同比增加38.1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7.9天,同比減少3.8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52.7天,同比減少7.8天。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686.3億元,同比增長57.0%。

 生產經營穩中向好

 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解讀稱,今年以來,隨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進一步鞏固,市場需求持續恢復,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穩中向好,利潤總額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企業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陳乃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疫情的持續蔓延,令諸多國家的工業經濟有不同程度受損。中國由於疫情控制得力,企業復工復產已基本回到疫情前水準。隨着全球需求的逐漸回暖,中國的工業經濟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工業企業生產效益迎來一個較好的時段,利潤水準有了比較大幅度的提升。

 效益改善仍不平衡

 今年以來,黑色系、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上游企業如沐春風,利潤有較大幅度提升。朱虹表示,受上述因素等推動,上游採礦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原材料製造業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採礦業利潤同比增長1.03倍;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66倍,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45.9個百分點。

 陳乃醒認為,美國、印度等大國目前仍受到疫情制約,中國工業經濟優勢仍存,工業利潤在下年仍會維持在較高水準。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中下游企業的衝擊也要保持關注。

 朱虹指出,總體來看,1-4月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保持平穩較快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國外疫情和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企業效益改善仍不平衡,尤其是部分消費品行業盈利狀況尚未恢復到疫情發生前水準;加之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加大了中下游行業的生產經營壓力。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