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疫情下義工精神狀況未受影響 健康程度遠勝普通市民

2021-06-07 19:54
來源:香港商報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在去年2月至今年2月期間訪問445位處方義工,探討義務工作與創意思維的關係,還探討義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精神健康狀況。

    調查顯示,受訪義工在研究中獲得62.6分,與2018年62.7分大致相若,反映義工精神健康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2020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公布之2020年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結果為45.1分,因此受訪義工精神健康遠勝普遍市民,在前所未有轉變下仍能保持快樂輕鬆。

    研究同時運用《自我評估創意量表》量度受訪者創意,並檢視6大義工動機中哪些項目與創意呈顯著關聯,而所有義工動機都與創意呈顯著正面關聯,當中「價值觀」和「求知」與創意關聯最大,關聯繫數達0 .324和0 .327,反映受訪者越因為一些重要價值觀—如幫助有需要人士及為了拓闊眼界、提升技能而參與義工服務,其創意會越高。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受訪義工越想體現利他精神或尋求新知識、參與的義務工作越多元化,其創意會越高、精神健康亦會越理想。他們鼓勵義工多元化參與或增加最少2項義工服務;接觸不同對象或服務,認識新的人和事均有助發揮創意、拓展生活圈子。他們還建議,各界僱主多鼓勵員工參與義工,例如增加或設立義工假;在職員聚會、內聯網或茶水間等公共空間多呼籲員工關心弱勢社群、分享做義工經驗,將義工服務融入職場文化;放手給年輕員工帶領義工活動,訓練其領導力、同時打破階級隔閡,使員工更願意投入參與。

    該組織總幹事趙漢文建議,市民可選擇投身義務工作,既能貢獻社會、又有助發揮創意,同時可拓展社交及支援網絡,促進精神健康,提升心靈抗「疫」力。(圖為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教授崔永康、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義工伍詠雪、謝盈林、包嘉茵、服務處總幹事趙漢文、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計劃幹事冼迦文和服務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社工周珮妍的合照。)

[責任編輯:劉深]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