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短視頻營銷成文旅市場主流 但「內容為王」原則不變

2021-06-27 10:20
來源:經濟日報

 白雪皚皚,紅衣女子策馬奔騰——賀嬌龍的這段視頻在她的個人短視頻賬號獲得了5.2億點擊量,也讓新疆小城昭蘇迎來了大波遊客。

 永興坊「摔碗酒」、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西安各大旅遊景點在短視頻的助推下持續火爆,在攜程發布的《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數據報告》裏,西安躋身全國十大熱門目的地城市。

 重慶的「輕軌穿樓」、廈門鼓浪嶼的「土耳其雪糕」、張家界的天門山……短視頻帶火一家店、帶火一條路、帶火一個景區甚至一座城的案例屢見不鮮,短視頻對消費者的旅遊習慣和旅遊產業的營銷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先被「種草」,然後打卡「拔草」成為當下出遊新趨勢。

 流量紅利

 早在2018年4月,西安市旅發委就與抖音短視頻達成合作,通過文化城市助推、抖音達人深度體驗、抖音版城市短片等對西安進行全方位的包裝推廣。

 在短視頻旅遊的風口,旅行平台馬蜂窩、攜程、飛豬等紛紛開始重視短視頻內容分享。

 馬蜂窩負責人表示,瀏覽門檻低、體驗感更強等特點,讓短視頻天然適合旅遊、美食等領域。2019年初正式發力短視頻領域的馬蜂窩,持續與目的地旅遊局、景區合作,形成一套從景區資源整合、線下達人體驗、線上主題活動、優質短視頻生產到最後反哺景區交易的閉環,合作了三亞、北京歡樂谷等多個目的地及景區。

 「短視頻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短』成為它重要的傳播優勢。」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兼職博導范恆山認為,短視頻集文字、圖片、影像、音樂等不同傳播優勢於一體,能在短時間內給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

 博鑫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彭博文與短視頻和營銷行業打交道多年,在他看來,短視頻這一傳播方式的最大優勢就是更加具象,能夠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短視頻基本覆蓋了中國90%以上的互聯網使用者,越來越多的行業選擇將營銷重點放在短視頻上,期待將流量變成銷量,旅遊行業也不例外」。

 香港市民李劍禧曾是金融從業者,看中短視頻行業紅利的他,2020年來到廣州成為短視頻博主,發布內容包含酒店、景區、餐飲、文化等。從惠州十里銀灘到珠海萬山島,從廣州李小龍祖居到東莞香市動物園,經營短視頻賬號近一年,李劍禧帶動不少遊客到廣東各地打卡。「我們拍攝的每一個短視頻,都真實生動地呈現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這是受眾想看並且需要的。」他說,短視頻最動人之處在於個人化的表達視角和方式。

 持續關注短視頻發展的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博士孫巍說,從線上「種草」到線下消費「拔草」,短視頻給商家、短視頻博主、遊客等相關方面均帶來了效益:「就商家而言,最直觀的效益是『種草』帶來的經濟收益;就短視頻博主而言,博主與消費者之間的黏性更強;就遊客而言,他們既是消費者,又可以成為短視頻的主角,實現物質和精神雙重滿足。」

 「景」上添花

 借短視頻進行營銷已成文旅市場主流,且涵蓋了旅遊業「吃住行遊購娛」6大要素。各大短視頻平台湧入了文旅部門官方賬號、旅遊產品供應商賬號、旅遊達人賬號、遊客個人賬號等眾多傳播主體。

 「當你生活匆忙,必然需要虛擬世界的詩和遠方,這種補償是虛擬對現實的補償,也是感性對理性的補償……紀錄真實、發現美好、擁抱生活、溫暖你我,短視頻就是這樣的一種高全息度社交工具。」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提出了短視頻補償論,認為短視頻加速了高互動感、高全息度、高情感度的網絡社交發展。

 對於旅遊行業來說,通過短視頻吸引消費者打卡只是營銷手段,並非最終目的。以文化歷史景點為例,所求絕不僅僅是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更要吸引遊客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底蘊,讓遊客有意願故地重遊,或口口相傳提升景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何通過短視頻實現文旅市場長效、可持續發展是必須重點考慮的方面。」范恆山說。

 目前,旅遊產品的短視頻偏娛樂化,僅憑幾分鐘甚至幾十秒視頻所呈現的內容,很難讓受眾對其背後的文化內涵進行探索和思考。比如,永興坊的「摔碗酒」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摔碗,但問及為什麼要摔碗,不少遊客卻並不了解。

 雖然過於嚴肅專業的短視頻難以吸引各層次受眾的關注,但過於娛樂化的表述可能會消解文化內涵,旅遊領域的短視頻創作者要在兩者間尋求平衡。事實上,能在短視頻平台走紅的景點,往往特色鮮明,有文化、設計或者科技的支撐。

 「假如酒店不注重自身服務能力的提升,選擇花高價請網紅做虛假宣傳,會破壞行業生態,也是對『粉絲』和消費者的欺騙與傷害。」李劍禧認為,短視頻應是「景」上添花,而非王婆賣瓜。

 內容為王

 如何通過短視頻使旅遊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最大化?隨着傳播手段不斷更迭,「內容為王」的創作原則沒有變化,在短視頻的賽道上也同樣如此。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門某度假村生意清冷,試圖通過短視頻提升人氣。博鑫公司為其打造了一整套短視頻製作方案。「考慮到澳門遊客多來自廣東等周邊省份,我們將目標受眾定為在廣東生活的人和粵語使用者。」彭博文告訴記者,為其製作的短視頻分為旅遊達人講述入住體驗VLOG、購物達人在酒店內拍攝購物的「拆箱」視頻、直接推薦暢銷和折扣房型的「硬廣」等多種類型,這3種形態的短視頻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發布後,大大提升了酒店入住率。

 短視頻這一旅遊市場「種草機」如何避免曇花一現?

 「我們生產一條時長1分鐘的短視頻,從構思創意到拍攝,再到剪輯製作,需要十多個小時。短視頻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作業可以抄,只能靠自己不斷地摸索和試錯,找到符合受眾需要和偏好的題材和表達方式。」李劍禧說,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需要有場景思維,為遊客發現風景;也需要有平台思維,尋找最適合的主題。通過用心的內容引發受眾共鳴,才能產生流量;通過恰當的拍攝剪輯手法全面直觀多角度地呈現產品,才能有力拉動消費。

 攜程內容平台總經理翟羽佳表示:「我們根據用戶的信息流和搜索推薦他可能感興趣的產品,讓已『種草』的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務,降低決策成本。希望在短視頻『種草』的基礎上,探索旅遊行業適用的文旅消費、目的地營銷的創新模式。」

[責任編輯:趙桐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