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菜式誘發的文學餘韻 細嘗張愛玲傳奇之味

2021-08-07 16:20
來源:香港商報網

 1943年,張愛玲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後一鳴驚人,蜚聲文壇,成就一代傳奇。今年為她的101歲誕辰,有沒有想過如何紀念這位文壇傳奇女作家?除了走訪她在香港的足跡,也可以美食來紀念她。

 帝京酒店中菜廳帝京軒設計了以張愛玲為主題的饕宴「愛玲宴」,區域中式廚藝總監江肇祺師傅以張氏一生及其作品為主軸,包括《第一爐香》、《金鎖記》和《半生緣》等作品中的情節描述,加以情感及想像而創作出「愛玲宴」。酒店特別以其名作金句、舊上海及香港為靈感設計出打卡位,大家不妨換上旗袍來品嘗美饌及打卡留念。凡惠顧「愛玲宴」即可獲贈愛玲閱集一本,拆解每道菜式的故事與心思。

 張氏對於吃,也有一番見解。她在一篇散文《談吃與畫餅充飢》中說:「 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 」可見張氏不但愛吃,亦對吃非常講究,她的作品中提及美饌佳餚的篇幅多,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筆,把菜式的色香味描繪得細膩入微,以文字帶讀者「品嘗」美食。

 為了重現張氏菜單,江師傅從資料搜集入手,由設計菜單到擺盤方面也貫徹主題。「愛玲宴」共設九道菜,以現代粵式烹調手法演繹。記者率先介紹三款別具特色的菜式,分享給各位有興趣吃「愛玲宴」的讀者。

 紅影金酥 瑰麗花餃

 張氏於《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有不少愛情金句,紅玫瑰與白玫瑰各有長短,江師傅就把張氏對兩者的描述,再加以想像創作出紅影金酥與瑰麗花餃,一紅一白,互相輝映,前者將蘋果切片蒸軟捲成玫瑰花形,之後置於酥皮上同焗,後者先炒香野菌,再以蝦餃皮將鮮百合及野菌捲成玫瑰花形蒸煮。

 牛肝菌獅子頭

 在《談吃與畫餅充飢》,張氏提到素漢堡:「 譬如豆腐渣,澆上吃剩的紅燒肉湯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見它吸收肉味之敏感;纍纍結成細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廚師將之變奏成素食獅子頭。先炒香雜菌,後加入芋頭茸、原件牛肝菌搓成球狀;外層則以硬豆腐加入蓮藕,麵包粒,香菇醬搓成茸;把芋頭雜菌球釀入豆茸之中,猛油炸香再以素湯煨。過程繁複,絕對是師傅的心機之作。

 當歸魚雲豆腐

 張愛玲情路崎嶇,其中她與胡蘭成的一段情,被胡氏寫入他的自傳《今生今世》中,當中一幕提到張愛玲和胡蘭成在小菜場買一塊魚頭、一塊豆腐,外加一些薑蔥蒜,彷彿一般小夫妻弄些柴米油鹽。但張迷都知道她遇人不淑,主廚就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重新演譯這道菜式,以為當歸魚雲豆腐是湯品?非也,既然張愛玲是瀟灑撇脫的人物,故江師傳把魚雲去骨,比喻張愛玲對此人已無愛無恨,再把燒肉、北菇、當歸及陳皮,搓成水晶球般,寓意二人的愛凝結於某月某日;而下層的則是自家製豆腐,加入雞蛋及菜心粒,令豆腐增添蛋香及口感。(記者 Cyan)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