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个被称为“汽车城”的城市——长春市,肥沃的黑土地提供了另一个超千万级产值的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
“长春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国每60斤粮食中就有1斤产自长春,抓好粮食生产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长春市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连续多年居省会城市之首,是全国大城市中唯一的粮食净调出市。
一门状元郎:产粮大县“扎堆”长春
长春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域,是全国著名的“粮仓”,所辖的三市一县(德惠市、榆树市、九台市、农安县)及双阳区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榆树市、农安县多年来为争全国产粮状元县互相较劲,榆树市已连续10年粮食产量位列全国前茅,有了‘天下第一粮仓’美誉。”榆树市委书记冯善国说。2013年榆树市粮食产量达到66.68亿斤,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长春市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0亿斤,实现了十连丰,“用占全国1%的耕地产出了1.6%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长春市农委主任王立学说。
“农场土地规模经营由原来的200公顷发展到现在的515公顷,土地涉及周边四个乡镇、32个村屯。”九台市其塔木镇池忠田家庭农场主池忠田说。在长春市,注册的家庭农场已经达到310个,50亩以上的准家庭农场发到了4118个,成为粮食生产的新亮点。
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拥有各种大小机械设备总计55台套,入社社员达到362户,托管农户土地584公顷。“2013年我们每公顷玉米可降低成本800元,增加产量2000斤,而且批量销售每市斤多卖2分钱,每公顷折算增收2500元。”合作社理事长陈卓说。
农产品加工业与“汽车”并驾齐驱
“长春市除汽车工业之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农业资源,农产品加工是天然的产业优势。”长春市副市长陈巳说。近年来,长春市农产品加工业始终保持20%以上的发展速度,2011年成为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从378亿元到1570亿元,长春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仅用了6年的时间,是‘十五’期末的6.8倍。”陈巳说。
在长春市周边,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集团,中国肉牛加工业龙头、占全国市场份额过半的皓月集团……一个个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响当当的名字,一面面农产品加工业的旗帜,绘就了一幅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基地的产业图。
长春玉米资源得天独厚,玉米通过精深加工,产品可超过200种。长春市正在利用境内丰富的玉米资源,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转化增值系列开发,在这里已形成亚洲最大的玉米综合加工企业群。
在榆树市五棵树镇,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基地鳞次栉比。“五棵树镇是榆树市最大的工业集中区,大型工业企业有20多家,仅到镇区务工的农民就有4000多人。”五棵树镇党委书记闫伟说,“工业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和科研支撑能力。”
既守“红线”又要再上台阶
在长春市干部群众中有这样的共识:抓好粮食生产是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同时种粮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又是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生产必须牢记心中、抓在手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半点松懈。”长春市副市长陈巳说。
“无论工业、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怎么发展、怎么推进,有两条‘红线’必须牢牢守住。”高广滨告诫基层干部说。一是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播种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二是严守生态“红线”,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真正做到对子孙负责、对未来负责。”
“雇佣人工收割一公顷玉米需要2500元左右,而雇佣机械收割一公顷玉米只需1200元,仅是人工的一半。”陈巳告诉记者,长春市玉米机械收割率已经达到42%,水稻机器收割率达到78%。“农机化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将成为推动粮食生产再上台阶的重要支撑。”
长春市农委主任王立学告诉记者,长春市农作物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面积已经达到80%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能让单产增产10%以上,为此长春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