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经济动态

上半年重庆非公经济平稳向好 实现增加值3946.2亿

2014-07-23
来源:重庆日报

  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平稳向好

  实现增加值3946.2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7月22日,市中小企业局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我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946.2亿元,同比增长11.1%,在工业主导、出口拉动、就业渠道等方面的作用均有增强。

  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5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5.5万户,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为明显,占新增市场主体的57%。上半年,非公经济实现利润673.6亿元,上交国地税697.8亿元,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993万人,较上年末新增31.6万人。

  上半年,在电子、汽车行业的强势拉动下,全市非公工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实现非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全市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811.3亿元,同比增长16.2%。非公电子信息制造和汽车产业两大工业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共实现产值290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和27.1%。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发展新区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如上半年合川区、璧山区、铜梁区非公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6%、16.5%和15.8%。

  与此同时,我市以笔电为代表的加工贸易飞速增长,对外出口逆势上扬。在全国出口微增0.9%的情况下,我市上半年非公经济实现出口-交货值1627.6亿元,同比增长33.1%。

  “上半年非公经济运行平稳,得益于我市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力。”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任林分析称,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多措并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同时,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本身就是政策洼地,而市委市政府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支柱产业“6+1”形成了多点支撑,电子信息制造和汽车两大产业拉动明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并将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机制纳入全市25项深化改革专项内容,发挥了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此外,我市通过促研发、促技改来盘活存量,推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家的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效益明显增强。

  据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监测平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市场需求正逐步好转,企业发展预期有所增强,我市将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 李薇帆)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