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特别报道

北京為南水北調搶修“大水缸”

2014-10-28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大寧調壓池

  近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進京終點——團城湖調節池正式通過蓄水驗收,具備接水條件,標志著北京已備好南水北調“大水缸”,只待江水進京。“不敢說萬無一失,但我們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孫國升說,年底首批參與接水的關鍵性工程均已具備接水條件,工程設備設施調試、調度演練、配水準備、通水儀式等準備工作緊張進行。北京已基本具備年收水10.5億立方米的能力,并且設置了多道防線對水質“嚴防死守”。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線1276公里,北京段僅80公里,卻擁有中線全線唯一的全程地下暗渠輸水方式,有世界最長的城市快速路下復雜地層中的輸水隧洞,有首次采用的內徑4米超大口徑PCCP管道輸水技術……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北京段十大工程,個個艱巨,沒有一項能輕松完成,每一項工程都充滿了設計者、建設者的智慧和才能,治水人、護水人的艱辛與汗水。今天,我們就選擇3個片段,看看北京南水北調工程各個崗位上的人們如何為江水進京做最后的準備。

  地點一:惠南莊泵站

  人物:戴昆

  故事:身上帶著計步器,每日8公里往返調試現場

  北拒馬河總閘,是滾滾長江水進入北京的第一站,因坐落于北拒馬河畔而得名。千里之外跋涉而來的江水經過總閘后,轉入地下暗渠,至此流入北京。它是江水進京的第一位“大總管”,清水可以流入時,閘門開啟“放行”,一旦明渠水被污染,將關閉取水口,退水入拒馬河。

  記者深入地下廠房,見到了已在這里靜靜等待了6年的泵機。巨大的廠房內,8臺世界上最先進的單級雙吸臥式離心泵仿佛8只藍色的大青蛙,整齊地盤臥于此,等待發力。

  南水北調中線局惠南莊泵站管理處副處長唐文富告訴記者,事實上,早在2008年9月,總閘和泵站園區就已經啟用。截止到去年,作為南水北調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從河北向北京供水5年來累計達到16億立方米,極大地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的局面。

  為了防風險、防意外,調試組例會經常討論問題至深夜。建管部副部長戴昆身上帶了一個時下很流行的計步器,從步行量來看,每天差不多都有8公里左右。每天戴昆除了日常的工作外,還要親臨調試現場一線,親自示范或動手操作。有時為了跟老外說明白一個問題,他拿筆在紙上一遍一遍地畫著連軸示意圖,用英語不厭其煩地解釋著……

  地點二:大寧調壓池

  人物:霍俊亮

  故事:手機里有12個鬧鐘提醒,每兩小時上報數據

  江水經惠南莊泵站加壓后進入內徑達4米的PCCP管道,這也是我國目前采用PCCP管徑最大、單節管道最重的水利工程。其管道單節長5米,最大重量達78噸。無論是設計、安裝還是運輸,在國內都無任何先例,對設計師和施工方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挑戰。

  經過在地下56公里的穿行,江水就進入了大寧調壓池。大寧調壓池形如一個巨大的扇貝,江水到這里后兩路分流前行,一路北上至團城湖調節池,另一路將向東進入南干渠和東干渠,實現對城市的供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開啟退水閘將水退到大寧調蓄水庫。“個兒不大,作用很多。”北京南水北調工程總設計師石維新對大寧調壓池如此評價。

  上午9時整,霍俊亮和張熙這對搭檔準時出現在大寧調壓池的值班室,從上一班的趙夢杰和許云里手里接過運行日志,仔細核對過調壓、提閘等幾十組數據和巡查情況,才算正式完成交接,開始他們為期24小時的值守。每次輪班交接,都好像一個儀式,每組人嚴肅、細致、一絲不茍,因為每個數字甚至每個小數點,都關系到調壓池的運轉是否正常。

  大寧調壓池采取24小時值守制,365天不離人,每組值守人員的工作就是記錄和分析調水運行數據、啟閉調水閘門、檢查和保養調壓池設備設施等,工作細致而繁瑣。由于每兩個小時就要上報一次數據,因此霍俊亮的手機里就有了12個鬧鐘提醒,每兩小時響一次。據介紹,江水進京后,考慮到江水水質和本土水質的差異,水質監測頻率會更加密集。

  地點三:團城湖調節池

  人物:袁博宇

  故事:主動出擊,追蹤水源,招待所里組成臨時實驗室

  玉泉山下,昆明湖畔,一座人工湖碧波蕩漾,這里就是南水北調中線終點——團城湖調節池。江水進京后,這里將蓄起4至5米深的水,整個調節池調蓄量可達到127萬立方米,可滿足城區供水12小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水缸”。

  除了蓄水調節功能,團城湖調節池也是江水進京水質安全保障第三道防線的重要節點,當水質監測系統發現自來水廠水處理工藝無法消除超標污染物質時,將停止取水,各水廠關閉取水口,以避免污染水進入。

  水質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袁博宇表示,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調水質監測工作采用了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及應急移動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水質進行嚴密監控。通過模擬水質變化趨勢,進行水污染預警。同時,與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北京環保、水務、自來水等部門的水質監測系統對接,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成全面覆蓋、快速反應的水質監測預警體系。

  眼看江水就要進京了,袁博宇和他的實驗室也越來越忙。監測更加頻繁、數據更需精準,現在每隔一小時都要將最新的監測數據報予他知曉,保證了監測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袁博宇透露,將要進行的實時監測的指標,除了濁度、硬度等外,硫酸鹽指標也被“緊盯”。他說,“這次江水進京,我們會加密監測,總結經驗,及時分析可能的敏感指標,讓老百姓喝上來自千里之外的放心水。”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