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陽江:適應新常態 加快幸福追趕

2015-03-09
来源:香港商報

  陽江地處廣東西部沿海,是珠三角經濟圈和北部灣經濟圈之間的戰略節點。2014年底,陽江市被廣東省政府正式批准加入「珠中江」經濟圈,這意味著陽江將開啟珠中江經濟圈「3+1」的新格局,「快馬陽江」迎來又一重大歷史機遇。

  2013年陽江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GDP增速全省第一,人均GDP在粵東西北率先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14年,陽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8.55億元,增長10.5%,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年位居廣東省前列。陽江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化」驅動、藍色崛起和融入珠三角三大戰略,突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三大抓手」,陽江的突圍成為粵西樣本。

  好風借力,快馬加鞭。陽江正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在加快發展中不斷轉變發展方式,以后發之勢,逐步實現幸福追趕!香港商報記者 徐紅

  「雙化」驅動陽江發展提速

  2014年,陽江以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為抓手,推進新型工業化。依託陽江核電、英格電氣等一批重大項目,推動工業適度重型化,并加快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其中,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陽江核電站以及規劃和在建的陸上、海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等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1100萬千瓦,建成后年發電量近500億千瓦時,陽江將成為國家新能源基地。

  2014年,陽江以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為抓手,統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讓本地人自豪、令外地人羨慕」的現代生態宜居城市,城鄉面貌不斷改善。濱海新區正式挂牌成立,新區起步區和核心區建設進展順利;陽東正式撤縣設區,融入市區紮實推進;啟動美麗鄉村建設,20條示範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并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藍色崛起加速融入珠三角

  2014年,陽江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進陽江海洋經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加快藍色崛起步伐。作為臨港工業主戰場的陽江高新區,已初步形成以電力能源、特殊鋼、農(海)產品加工、節能材料生產等為主的臨港工業格局。以高新區、陽東區和陽西縣三大臨港工業基地為重點的海陵灣臨海經濟帶亦逐漸形成。濱海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已形成以海陵島為龍頭,東平、沙扒為兩翼的濱海旅游發展格局,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49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53.6億元,分別增長19.3%和34.5%。

  2014年,陽江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積極融入珠中江、珠三角。這一年是陽江的「交通建設年」,圍繞融入珠三角,陽江以建設「出市大通道、市域大路網、交通大物流、港口大航道」為目標,加快推進以「一港兩橋三路」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熱潮。2014年陽江全市交通基礎設施投資20.6億元,增長26.4%,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2015年計劃完成投資30億元。

  融入珠三角,產業的對接更為關鍵。2014年11月,廣東省政府批覆同意陽江市按「3+1」(珠中江+陽江)模式參與經濟圈建設,同時建議陽江市主要依託珠海-陽江對口幫扶,重點加強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社會民生事業、區域環境治理等方面對接合作,逐步帶動經濟社會全面融合發展。

  廣東省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為陽江進一步融入珠三角提供了大平台。目前,陽江市正引進國內外大型龍頭骨干企業和「高精專」中小型配套企業,突出發展關鍵基礎件和原材料制造,建設華南地區重要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陽江市在加快轉型升級,做大經濟總量,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2015年,陽江將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10%左右,粵東西北地區的排頭兵,正以快馬加鞭之勢,加快幸福追趕步伐。

  濱海新區助力構建海洋強市

  2014年3月19日,陽江濱海新區正式挂牌運作,翻開了陽江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城市向南向海發展的新一頁。

  據規劃,陽江濱海新區將堅持以人為本、產城聯動、海陸統籌、開放融合、生態優先的基本原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濱海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廣東沿海臨港工業重要基地、粵西對接珠三角首要門戶、江海交匯生態宜居新城。

  新區開發建設,規劃引領是關鍵。據了解,新區《總體規劃》由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和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引入了賀克等國際一流專家團隊對核心區進行了規劃提升工作。新區包括四個板塊,分別是核心區、產業發展區、旅游集聚區和藍色海岸區。新區根據各板塊功能類型,推進各板塊產城融合聯動發展。

  濱海新區加快推進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交通基礎設施連通新區各板塊產城空間,為濱海旅游產業、臨港工業和商務辦公、商貿等現代服務產業的集聚發展夯實了基礎。新區東門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車,深茂鐵路陽江段及陽江港13、14號碼頭泊位動工建設,海陵島大橋、陽江港大橋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

  濱海新區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促進提速發展。新區近期重點建設項目102個,總投資1287.53億元,涵蓋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城市建設及社會民生等領域。臨港工業方面,珠海(陽江)產業轉移園、陽江海洋經濟特色產業基地等海洋經濟平台加快建設。濱海旅游方面,「南海I號」全面保護發掘啟動,海陵保利銀灘、恆大御景灣等旅游項目快速推進。

  下一步,濱海新區將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臨港工業、濱海旅游業和生態產業四大產業集聚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一方面進一步優化新區發展布局,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城市景觀帶以及商業地產等總投資約70億元的30個項目建設,提升新區形象。另一方面,不斷優化政務、商務環境,大力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絕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 激發發展動力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2014年,陽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發展活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早在2009年,陽江就作為廣東省唯一欠發達地級市開展大部制機構改革試點,調整、撤併、整合政府工作機構,對行政審批進行清理,實現行政審批「雙減半」,使得「瘦身」后的政府職能實現了大改變,審批效能實現了大提升。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陽江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問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機制障礙。行政體制改革方面,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新取消和下放26項行政審批項目,抓好國家和省下放事項的接、管、放。開展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市縣兩級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等機構改革完成,撤銷市級議事機構165個,精簡率63%。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全面鋪開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工商登記實現「先照后證」,新登記市場主體1.8萬戶,其中有限責任公司2405戶,增長55.7%。

  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和「壟斷化」,對市慈善會進行民間化改革,籌備建立社會組織聯合會和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安排216萬元扶持資金,全市新增社會組織283家。

  陽江還探索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改革事項,如整合氣象預警信息、三防、地震等應急管理機構資源,組建了市應急指揮中心。又如創新社區管理與服務,推行社會管理社區化、社區服務社會化,新建一批群眾工作站、治安巡防點、民情接待室、義工俱樂部等基層平台,全市60%的社區被評為廣東省「六好」社區。此外,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初步建立以聘用制度、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

  民生實事全落實幸福追趕指日可待

  作為欠發達地區,陽江財力有限。但陽江始終堅持經濟與民生并重的指導思想,優先解決民生問題。2014年,陽江開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全面落實十件民生實事,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71.5億元,增長7.9%。

  陽江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實施「教育創強」工程,全市新增省教育強鎮(街道)24個,江城區創建為省教育強區,達到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標準。社會保障方面,陽江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鎮職工五大險種參保人數138.44萬人次,增長5.39%,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待遇、低保五保、孤兒供養保障、殘疾人生活津貼等標準全面提高。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建成公租房565套、漁民上岸安居房400套,改造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7701戶。紮實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純收入提高40%。2015年,陽江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將繼續組織實施好十件民生實事,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