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陕西 > 特别报道

承東向西 陝西新常態贏先機

2015-03-10
来源:香港商報

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中心效果圖

  【香港商報網訊】2014年的陝西機遇與危機并存,一方面,國家西部大開發新十年、「一帶一路」戰略的強力實施推進,另一方面面對國內外復雜發展環境、經濟持續下滑壓力,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的陝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全省經濟繼續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區間穩健運行。

  這一年,陝西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站在了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和向西開放的前沿;

  這一年,陝西經濟仍充滿活力,實現逆勢增長,全年生產總值1.77萬億元,增長9.7%,高於全國2.3個百分點,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這一年,陝西圍繞打造經濟升級版,轉型發展步伐加快,能源大省的陝西非能源工業產值增速高於能源工業13.4個百分點。香港商報記者 傅博 夏星

  絲路新起點 向西開放的前沿

  多年以來,陝西以其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如今,叫響了絲綢之路新起點的陝西以絲路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的前沿吸引著國內外投資者。在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的下,全面擴大開放,陝西向東承接產業轉移,并一路向西,建設內陸開放開發高地和向西開放的前沿。

  構建國際化合作平臺

  在既有的歐亞經濟論壇、中國東西部西洽會、楊凌農高會、西部跨國采購會、陝粵港澳經濟合作周等重要經貿平臺基礎上,2014年,凸顯絲路元素的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電影節、旅博會等活動在陝成功舉辦,這些涉及文化、旅游、商貿各領域的節會構建起陝西對外交流的平臺,古老的陝西國際交流交往日益頻繁。絲路新起點的陝西以地利之和影響力正支撐起「一帶一路」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國際合作新平臺。

  建設絲路商貿樞紐

絲路元素的國際交流合作平台——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常態運行,貨物目的地分布中亞5國的44個城市和站點貨品種類多達206種,貨源分布遍及全國,陝西本地貨源占30%,推進了西安新型物流樞紐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新干線;一條空中絲綢之路正逐步成行,加上新開通4條國際航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開通243條國內外航線,開通12個國家和地區定期航班,咸陽機場口岸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和西安鐵路口岸獲批,西安成為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陝西正成為絲路商貿樞紐和重要支點。

  融入世界經濟版圖

  去年,陝西在優勢經濟領域與中亞國家在基礎設施、地勘、能源、農業等領域的合作項目超過百個。全省引進內資4980億元、外資41.8億美元,分別增長19%和13.5%。進出口總額增長36%,其中出口139.3億美元,增長36.2%,陝西短板的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外貿依存度繼續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最大外商投資項目三星12英寸閃存晶片項目竣工投產,預計年可形成660億元的銷售收入,聚集160餘家配套企業入駐。三星效益在外溢、發酵,美國空氣化工、美國強生、日本住友……眾多世界500強落子陝西,布局全球。目前,已有81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陝投資興業,陝西正融入世界經濟和產業版圖。

  經濟升級 新產業引領新常態

  2014年以前,近10年來,陝西GDP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陝西承受實際增長與預期目標有差距、經濟增速連續波動下滑的壓力,資源依賴和投資拉動式粗放發展面臨的結構調整壓力,全省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與許多東部已解決問題集中顯現的壓力。為此,陝西通過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優勢骨干產業與培育新支柱產業并舉,構建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陝西經濟升級版,逐步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

  蘭炭:能源工業浴火重生

  當煤炭市場低迷,一種環保清潔煤--蘭炭在煤炭大省的陝西橫空出世,研究表明: 蘭炭燃燒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PM2.5總顆粒物等指標接近優質無煙煤,部分指標優於無煙煤,只有原煤污染物含量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特別是硫僅為原煤的十分之一。完全可作為環保潔凈煤進行推廣應用。

  蘭炭產業是在原煤深度轉化上邁上的一個新臺階,這一依託當地煤炭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2008年12月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產業目錄,經過數次產業升級,已逐步成為承接原煤生產和載能工業的特色產業。

  中國蘭炭產業的發源地、目前最大的生產基地陝西榆林市蘭炭與涉及蘭炭產業占到經濟的20%左右,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極。榆林市共有蘭炭項目93個,形成產能4289萬噸,圍繞蘭炭生產、加工、轉化、運輸、銷售、科研等環節的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陝北蘭炭進京入冀,被無霾困擾的北京市列為優質燃煤替代品種。浴火重生的蘭炭在經濟新常態下創出一條新路,實現了陝北及陝西煤炭產業的突圍。陝西以蘭炭為突破,全年生產原煤3.63億噸,銷售3.87億噸,產銷率達到106.7%,創歷史最好水平。

  轉型:非能源工業增速快

  2014年,陝西經濟保持了9.7%的中高速增長,關鍵在於非能源產業呈現強勁攀升勢頭。陝西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在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等領域增加新產能,2014年,陝西非能源工業增速高於能源工業13.4個百分點,12個行業中10個利潤增長。其中,裝備制造、電子、冶金、紡織、食品、醫藥等行業增速均高於全國水平,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鮮明例證。

  陝西深入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轉型升級取得突破,陝西有色鋁鎂合金、靖邊能化園區一期、中煤榆橫煤制烯烴等4個超百億的骨干項目和延長煤油共煉等一批資源深度轉化項目建成投產,新增工業增加值176億元,有力地支撐起經濟增長。

  同時,陝西加快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產業,一大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項目建設亮點紛呈。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和國內首個煤電鋁鎂合金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備受矚目的三星閃存晶片項目如期量產,西部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中興1500萬部手機項目開工,陝西生產的天然氣重卡和混合動力轎車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大飛機、新舟系列客機和無人機項目同步推進,3D打印技術全國領先,西安-西鹹新區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獲得國家批覆,比亞迪二工廠30萬輛轎車、寶雞吉利20萬輛轎車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今日陝西,正告別能源依賴,培育出的優勢產業闊步邁向中高端。

  陝西以漢唐帝陵文化旅游精品線路等30個重點文化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游總收入增長18.1%,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陝西以建設國家創新型省份為契機,深入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啟動建設20個省級科技成果中試基地,世界最大的自由鍛造油壓機、3D打印、智能輸變電設備等項目的研制實現突破,26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合同成交額和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20%和9.5%,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8%。科教文化優勢在經濟新常態下開始轉化為陝西發展的不竭動力。

  破除體制藩籬 釋放發展內生活力

  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強力推進,陝西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發展,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整體推進,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市場活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2014年,陝西共取消下放省級審批事項556項、精簡幅度達52.7%,涉及投資項目核準、生產經營活動審批、資質資格管理、經濟社會管理等多個方面。全面實行先照后證工商登記制度,清理規範涉企行政收費22項。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系初步建立,水、電、氣價格改革步伐加快,鐵路運輸、郵政業、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積極推進金融改革,秦農銀行和西北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獲準組建,省內貸款增速高出全國2.6個百分點。39個投資2700億元的重大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有力推動了陝西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簡政放權、企業減負,不斷深化的改革激發了經濟活力,2014年,全省新註冊各類市場主體30.25萬戶,增長34.68%,組建了新華出版、航空產業等企業集團,新增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3戶企業成功上市,20家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非公有制經濟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省屬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增速名列全國第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陝西以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為統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圍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統籌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工作。2015年,陝西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10%左右,高於全國兩到三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萬億元,增長2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左右。陝西根據本省發展階段和經濟新常態,自加壓力、科學謀劃,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并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陝西能量。

  記者手記

  贏得先機后來居上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沿海地區因地利之便得以率先發展。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向西開放將西部陝西推到改革的前沿。30年河東,30年河西。放眼亞歐區域經濟版圖,西部重鎮、絲路新起點的陝西區位優勢明顯,不僅是承接東亞發達經濟體及中國東部產業轉移的絕佳地域,又將成為中國面向中西亞,聯通歐洲的中間樞紐。

  能源大省的陝西圍繞打造經濟升級版優化結構,創新發展,加快轉型,深入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知名經濟學家、陝西省決策委員會諮詢委員張寶通認為,陝西在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方面基礎較強,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及「一帶一路」歷史機遇下,將適應經濟轉型升級新常態,并引領新常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陝西科技實力雄厚,是全國多領域科研和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為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陝西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提供精神源泉,也是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這些凸顯優勢正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成為陝西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十八大以來,「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成為陝西政經界的座右銘。一個勇於創新、敢於擔當、苦干務實的陝西新貌正在形成。優勢加機遇加苦干,陝西的發展引領新常態發展。

  沒有西部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創新驅動和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陝西被賦予西部科學發展新引擎、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範例等重大使命,陝西必將在新一輪新常態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