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一位客籍企業家的智慧與擔當

2015-03-11
来源:香港商報

古紹夫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廖洪浩 易小婧報道: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一個十年的企業又是多麼難能可貴?錦發十年,風雨兼程,是誰鑄就了錦發人一往直前、海納百川的精神品質?是誰讓錦發人把輝煌的過去刻在了心里?又是誰對於錦發的未來,堅韌而不張揚,信心滿懷?記者近日在廣東省梅州市拜訪了這位名不虛傳的梅縣地產大王古紹夫先生。

「錦發君城」動工儀式

  「梅州錦發實業集團」是古紹夫先生於2005年響應政府號召由原來擁有年產20萬噸原煤,員工500多人的大型煤炭企業「梅縣黃梅煤炭有限公司」成功轉型的一家綜合經營的大型實業發展集團公司,30年,雄鷹展翅,集團現已擁有了7家子公司,以「投資、地產、水電」作為三層業務鏈,同時涉足能源礦產、物業管理、酒店經營等行業,形成「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的產業布局。其中,成立梅州市錦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集團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它真正實現了從資產結構單一、業務相對分散到資產結構多元、業務相對優越的、主次業務分明的集團公司的轉折。這種出其不意的企業多元化成長模式的領導者是誰呢?而這一切并非時勢造英雄,讓我們來了解一位從開采煤炭創富繼而轉型地產界的身殘志堅的傳奇人物--古紹夫。

  回憶出身 命運磨礪了自己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臨近耳順之年的古紹夫眼神中透漏出一種深邃的從容,這是一種身經百戰的沉穩歷練,更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淡泊。

  古紹夫先生生於廣東梅州梅縣區丙村鎮,兩歲時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癥,父母為其做過一次矯正手術后病情并未好轉,於是將他一人留在農村過著掣襟露肘的貧困生活。從此,他的人生便走上了不平坦的道路。身殘,是為其不幸;志堅,則為其大幸。幸與不幸,往往只在一念間。不公的命運沒有將古紹夫打倒,反而令其奮發圖強,憑著頑強的毅力,他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創業艱辛幾多彎,破霧踏霜不畏難。成功人士光環背后往往也有著常人所不及的心酸經歷。也正是有著這一段隱忍磨礪的歲月,年少時的古紹夫,沒有同齡人的浮躁與輕狂,卻多了很多成年人的沉穩與老練。一路跌宕起伏,他做過水泵工,做過裁縫,做過鞋匠,做過許多最底層、最辛苦的工作。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古紹夫慢慢積累了銷售、運輸等技術能力,并學以致用,以他的話來說,那段時間雖然艱苦,但卻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為他將來所從事的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憶家鄉 對父老鄉親不愧對

  「成功的企業家,不是以財富的多少來定論,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古紹夫在他的輝煌偉業中不斷以這樣的心態來激勵和鞭策自己。在那一段艱苦而又處處不順心意的歲月里,妻子謝冰娜給予了古紹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令古先生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處處感受到了愛人的鼓勵和溫暖。對於生長在農村,從小就身殘志堅的古紹夫而言,除了將自己的畢生心血傾注於錦發實業集團的發展之外,他還在妻子謝冰娜的支持下,滿懷著對父老鄉親的感恩之心,默默籌劃起了自來水廠。

  「每天早上7點50分左右,梅縣丙村錦發花園樓下的一間小屋子里就聚集了一群衣著樸實的人,他們喝了杯茶,吸了口煙,聊了些話,8點一到,便就集體騎著摩托車出門了,每天如此。丙村街上的人們也早已習慣了這麼一群人、這麼早上工、這麼忙碌地奔跑在丙村的每一個角落里頭,他們會友好地打招呼,如果時間趕得及,他們會停下來镕聊兩句,在大家樂呵樂呵的調侃下,一天的忙碌時光便拉開了序幕。而這一幕正每天在丙村鎮自來水廠上演著,我現在所說的,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團體,他們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工作,見著的也是那些老面孔,但只要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正如水廠中供給千家萬戶的水一樣,在淡淡的清水里,別有一番滋味。」謝冰娜對水廠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她一見到記者便向記者娓娓道來出現在自來水廠的一幕幕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片段。

  當年的梅縣丙村鎮因為長期發展礦業,生態自然環境每況愈下,當地父老鄉親一直希望能夠享受到清潔飲水。作為煤老闆,古紹夫對環境污染感同身受,抱著多為家鄉做貢獻的心態,2006年冬,他毅然決定融資1400萬元,重建丙村鎮自來水系統,從15公里外找到了一處乾凈水源,建造了遠途供水的管道。僅僅一年多,這一民心工程便順利竣工,一時間鎮區3萬人口的飲水難問題迎刃而解。據了解,到2014年底,報裝自來水的客戶從最初的2200多戶增至到現在的5200戶,覆蓋範圍有丙村居委和紅光、銀竹、黃梅等7個管理區。「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好好珍惜,更要珍惜的是這份十年來默默無聞的守候。」謝冰娜告訴記者:「對於服務民眾的自來水廠來說,盈利并不是主要目的,事實上相比起當初投入的資金來說,現在的利潤只是相當於九牛一毛。錦發水廠是董事長回報社會、報答鄉民的一項利民工程,村民們能用上安全的水、純凈的水才是最重要的。」

  回憶貢獻 傳承公益生生不息

  「慈善并非是一種名聲,而是一種人性本意。」在古紹夫的回憶里,總能找到如此令人感到溫暖如心靈雞湯般的句子。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近幾年最為關注的概念,強調企業在生產、經營等盈利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多年以來,古紹夫一直默默無聞地做著他的慈善事業,到目前已募捐出1000多萬慈善善款,相繼建立醫院、學校等一系列公益項目。2004年,梅縣東山中學一位以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大學的男孩因家境貧寒而不得不輟學,古紹夫了解了他的現狀以后迅速決定資助其讀完了整個大學和研究生課程。

  如今古紹夫已經將他的大部分產業交給了他的兒子古勁松來經營和管理,集團成功開發的「錦發花園」、「錦發商業城」、「錦發江畔花都」、「錦發君城一期」大型商住社區等多個優質地產項目,提升了當地和周邊百姓的居住質量和幸福指數。繼「錦發君城一期」商住綜合體建成以后,2014年底又開發了「錦發君城二期」大型商住社區,項目總建築面積達到十幾萬平米。看著自己的心血一棟棟拔地而起,古紹夫心生安慰,為造福父老鄉親,他又一次實現了自己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

  回憶創業 幾多沉浮東山再起

  熟悉古紹夫的人都知道其早前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煤老闆。大家所知梅州市自古以來礦藏點多面廣,已探明的有煤、鐵、銅、錳、鉛、鋅、銀、銻、稀土、石灰石、花崗巖、大理石等48種,530多處礦床。其中煤儲量2.7億噸,占全省第二位。1981年,改革開放后,煤炭開采權逐步放開,煤炭市場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推動下,企業積累如同滾雪球般不斷壯大。當時的黃梅村,煤炭小企業像雨后春筍般涌現,而丙村鎮也成了煤炭業發展的重點鎮,在最多的年份,大大小小的煤企居然有一千多家。當時的古紹夫也在家鄉梅縣丙村鎮創辦了黃梅村煤礦。據古紹夫回憶,當時他帶領的采礦團隊守法經營,因為煤礦資源豐富,他的礦區每天的利潤就有幾十萬,那段期間成為了黃梅村煤礦的運營巔峰期。創業艱辛幾多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2005年8月7日這一天,興寧市黃槐鎮礦井透水釀成了122名礦工被埋的特大礦難事件。一時間,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與興寧礦難相關的所有梅州煤老闆在一夜之間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幾天后,廣東省委、省政府便表態要痛定思痛,堅決貫徹中央鐵腕整治煤炭行業的精神,不到一年的時間,陸續關停封閉了省內所有的煤炭礦井。其中,也包括古紹夫在家鄉梅縣丙村鎮創辦的黃梅村煤礦。古紹夫對記者說。「命運總是如此捉弄人,但我們不能跟命運作對,必須承受和擔當起來!」他自信樂觀的心態和不服輸的性格使得他開始勇敢的面對眼前的一切。古紹夫說,在他兒時光著腳丫踩在田地里,舉目望著蒼穹之時,他就許下人生的宏願:一定要成就一番事業,像健全人一樣為社會做出貢獻!眼下煤炭行業「大勢已去」,古紹夫經過深思熟慮,斷然決定退出煤炭行業,選擇自救轉型。果不其然,他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在百折不撓的精神鼓舞下,僅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順利地進入了房地產行業,成功轉型為當地的地產大王。梅州市錦發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成立,正是他自強不息的見證。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當年他可以選擇庸庸無為,做一個社會的「蛀米蟲」,他沒有;當年他可以吃著自己的老本,不再搏擊商海,平平淡淡終此一生,他還是沒有。他用自信、堅定和積極的人生選擇,告訴自己,也告訴他人,「瘸子」生活并不瘸。如今的古先生亦擔任梅州市政協委員、梅縣政協常委、梅縣工商聯合會副主席。十年彈指一揮間,「但願每次夢中的回憶,我都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我仍然時刻孝敬82歲的老母親和84歲的老父親,他們以我為榮,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鄉的每一位父老鄉親!」古紹夫情真意切地對記者感嘆。古紹夫不僅是一個志氣上的巨人,也是一個行動上的能者,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君子。一如「錦發君城」所隱含的意味深長的喻義:錦發人一直在努力,正在創造經典!創造奇跡!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