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龍圖包公 萬古不磨

2015-05-15
来源:香港商報

  第四屆包公文化節開幕式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包公園攝影(中)

  【香港商報網訊】通訊員劉相玥 記者龔舒斌報道: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征。"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世代流傳的詩句表達了人民對包拯的贊美。

  生于草茅 不愛烏紗 只愛民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包拯后來說他"生于草茅",指的是他降臨在今肥東縣一農家。但其父包令儀考中進士做了知縣后不久,便把家遷到合肥城內。包拯少時在城內香花墩讀書,他29歲(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辭官不赴任。受任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筑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許久后,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調選,擔任天長知縣。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鄉人的稱道。近年,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為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包拯曾先后知天長、端州、瀛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縣、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后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死后追贈禮部尚書,謚孝肅。他當過的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我國歷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宋史》第316卷《包拯傳》中說:"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閭里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進前陳曲直,吏不敢欺。"又說:"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茍合,不會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包拯做過許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宋代以來,關于包拯的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們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官場生涯 為人剛強堅毅 衷心報國

  慶歷元年,包拯調任端州知府,又升任殿中丞。端州出產硯臺,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臺,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制造的硯臺僅僅滿足貢數,他在任滿一年沒拿一方硯臺回家。

  不久,拜監察御史里行,改任監察御史。當時張堯佐除任節度、宣徽雨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包拯一起奏論此事,言辭很急切。又曾經建議說:"國家每年向契丹交納財物,不是抵御戎人的計策,應該操練軍隊選擇將領,致力于充實邊境守備。"又請求重視門下封還駁正的制度,以及廢黜貪官污吏不得做官,選擇郡守縣宰,推行考核試用補任恩蔭子弟的方法。當時各道轉運加按察使,他們上奏彈劾官吏大多指摘細小過失,注重苛刻嚴察相互標榜,官吏自覺不安,包拯因此請求免去按察使。

  一次,他出使契丹,契丹命典客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了。

  后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京任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調任陜西,又調任河北,入朝任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個州交納河橋竹索的賦稅,一般有幾十萬,包拯都奏請加以廢除。契丹在鄰近邊塞地區集結軍隊,邊境州郡漸加戒備,命令包拯去河北調發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種,邢、沼、趙三州農田一萬五千頃,一概用來牧馬,請求把這些全都分給百姓。"聽從他的意見。解州鹽法規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經營管理,請求一概與商販流通交換。

  又受任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論述斥責權貴得寵大臣,請求免去一切由內廷施予的曲意恩賜。又依次遞上唐魏徵的三條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側,作為借鑒。又上言天子應當明于聽取采納,分辨朋黨,愛惜人才,不堅持先入為主的說辭,一共七件事;請求廢除苛刻不寬厚的做法,抑制僥幸投機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興建勞作,禁丘妖言妄說。朝廷大多加以施行。

  除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曾經提議太平無事時把軍隊調到內地,沒有答復。至此時,請求:"解除河北駐守軍隊,把他們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兗、鄲、齊、濮、曹、濟各郡,如果有緊急情況,沒有誤時的憂慮。如果說駐守軍隊不能立刻削減,請求訓練民兵,稍加供給干糧,每年的費用,不到駐守軍隊一個月的開支,一個州的賦稅,那么供給的人數就多了。"沒有答復。調任知瀛州,各州用官府的錢做買賣,年累計虧負十多萬,都上奏加以除去。因喪子請求任政務清簡的郡職,知揚州,調任到廬州,遷升刑部郎中。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

  后因擔保推薦官員失誤獲罪,貶官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恢復官位,調任江寧府,召任權知開封府,遷升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一樣極難發生的事情。小孩和婦女,也知道他的名聲,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說:"暗中行賄疏不通關系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按舊規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到跟前陳述是非,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瞞。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升遷諫議大夫、權且代理御史中丞。包拯上奏說:"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經很久了,天下人都為此感到擔憂,陛下這么長久地不作出決定,是為什么呢?"仁宗問他說:"你認為立誰為好呢?"包拯回答道:"臣下無能,還沒有考慮,臣請求早立太子,是為宗廟萬世之大計著想的。陛下問臣想立誰,這是懷疑臣。臣已是七十歲的人了,又沒有兒子,并不是為自己和后代邀寵考慮的啊!"仁宗聽了大為高興,說:"這件事還要慢慢商議。"他請求裁減內侍,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按條文督促各路監司盡忠職守,御史府可以自己舉薦所屬官員,減少官吏一年的休假日期,這些建議都得以施行。

  晚年仕途 視事時突得疾 旋即因病逝世

  張方平任三司使時,由于買土豪的財產,包拯上章將其彈劾免官;宋祁接替了張方平,包拯又彈劾他;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暫代三司使。對此歐陽修說:"包拯是所謂牽牛踩踏了田而奪了人家的牛,處罰已經很重了,可他又貪圖肥缺來做那個職務,不也是過分了嗎?"包拯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的命令,過了很久才出來任職。他主持三司期間改變了過去的一些做法,以前,凡是各種封藏于倉庫供皇帝用的物品,都從各地科派,造成百姓困難。包拯特此設立市場,公私實行公平買賣,此后百姓不再受到侵憂。原來司里吏員欠下金錢布匹,大多受到監禁,其中有些人往往逃走,就連帶拘禁了他們的妻子兒女,像這一類情形的包拯都釋放了他們。

  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給事中,任三司使。幾天以后,拜樞密副使。不久,調任禮部侍郎,但他推辭不受。

  嘉祐七年(1062)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疾,數日后,旋即因患病逝世,終年六十四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

  當初,有兒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去世。崔氏守寡到死,不改嫁。包拯曾經棄逐他的媵妾,媵妾在父母家生了兒子,崔氏暗中撫慰他的母親,讓她小心地照看他。繶死后,把媵妾的兒子帶回家中,取名為綖。有奏議十五卷。

  人物評價 包拯之名 成為清廉的象征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征。

  包拯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茍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雖然地位高貴,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曾著家訓:"后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于堂層東壁,以詔后世。"

  包拯做過許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宋代以來,關于包拯的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他成了人們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于其身前。而源于宋代的話本并紅火于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世,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包拯斷案的故事最為精彩,傳播之廣,溶進了人們熾熱的"包公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于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包公的民間傳說

  1. "長嫂如母"

  傳說中的包拯家世清貧,命運偃蹇,生下來就是個"黑漆漆、亮油油"的小兒,被父母遺棄。幸蒙兄嫂憐愛,將其撫養成人,并聘請恩師,教悔他一舉成名。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 戲曲里,說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這不符合歷史實際。

  事實上,包拯的幼年、少年時代,深受父母恩愛和教養。包拯長大后也極為孝順父母,所以史書上說他"少有孝行,聞于鄉里。"正因為他孝順父母,故在他29歲中進士后,竟辭官歸里,頤養雙親,以終天年。直到先后給父母送終,并且守制滿期后,包拯才出去做官。先任天長縣知縣,后又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

  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鄉人的稱道。近年,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為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紀連海表示,根據他的研究,"長嫂如母"這個故事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

  包拯大兒子的媳婦姓崔,兒子英年早逝后,兒媳崔氏一直不愿改嫁,"生為包家人,死為包家鬼",一直侍奉在包拯左右。后來到了58歲,包拯有一個妾侍,姓孫。在懷了包拯的孩子之后,被包拯遣送回家了。

  但善良的崔氏卻在暗中接濟孫氏,并將孫氏所生的兒子,帶回家自己撫養,并在包拯晚年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包拯。按照輩分,崔氏就是包拯妾侍孫氏所生孩子的嫂子,于是便有了"長嫂如母"的故事。

  世人對于"長嫂如母"的誤讀便發生在兒媳崔氏身上。在影視劇或者戲曲中,這段故事被移花接木地移植到了包拯身上,繼而流傳開來。"長嫂如母"中說的不是包拯,而是包拯的兒子。

  2.黑臉包公

  包拯的確切形象史書中并未有詳盡描述,但從合肥包公家祠以及各地所建包公塑像來看,包拯是一位白臉長須,面目清秀的人物,至于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黑臉形象則多源自戲劇、傳奇故事以及影視作品。因其善斷良惡、鐵面無私被民間尊為可主人生死的閻羅王,早在北宋司馬光就曾在其《涑水紀聞》中記載:"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孝肅公祠中有祠聯頌曰:"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相傳包母曾于一梨園中吃梨感生而懷有包拯,家人疑其清白再三逼問。其母不勝羞辱、郁郁而終,臨死之前拉著她兄長的手囑咐道:在她死后第七天挖開她的墳,要從兩頭開始挖,到時母子都可復活。到了第七天,兄長來到墳前,果聽得有小孩哭聲從墳中傳出,心急之下他忘了囑托,從墳中間開始挖,及至打開棺蓋才發現,嬰兒活著但母親卻沒醒來。而小包拯則是一半白臉,而靠著其母的那一半臉是黑的。民間借此傳說說明包拯一半人身、一半鬼身,可以自由出入于陽間和陰曹地府。他"晝斷陽,夜斷陰",判案如神、公正嚴明,額上的月牙也表示明鏡高懸,其臉上的黑白二色又與中國的陰陽觀念相印證,更能突出了包公司陰陽二界,斷天下善惡的閻羅形象。

  由于戲曲臉譜的程式化需要,民間又對包拯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加工和變形,使得黑臉、額有白色月牙的包公最終定型下來。舞臺上的包公形象依"鐵面無私"漸漸有了"定規",即"相貂"(帽翅加長的宰相帽)、"黑滿"(烏黑濃密的飄胸長須)、黑蟒(袍)、厚底(靴)且額頭上長著"月牙",這月牙兒有"上昭日月"的含義,黑臉(鐵面)包公一出場,就明顯有別于其他人物。包公升堂斷案過程中一般都有兩樣道具。其一為獨角獸。傳說中斷案的神物,"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包拯公案上置有獨角獸,以示"曲直明鑒"。其二為三口銅鍘。龍頭鍘斬皇親國戚,虎頭鍘斬貪官污吏,狗頭鍘斬市井刁民。

  3.貍貓換太子案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貍貓換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

  后來的京劇"貍貓換太子"也成了受歡迎的傳統劇目。故事說在宮廷中,真宗的劉妃為了奪寵,陰險地把李妃生下的男嬰換成了剝了皮的貍貓,害得李妃被打入冷宮,連宮女、太監也無辜喪生。包公自陳州放糧返朝,得知冤情,巧設閻羅地府,自扮閻羅天子審問太監郭槐,終于真相大白。

  相關新聞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 " 讓我國也要了解包公精神"

  2013年10月23日下午,安徽合肥的包公祠迎來了一位尊貴客人--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這位可愛的總理一進入包公祠,就贊嘆祠內空氣"好香啊","合肥環境真好 "!在了解了包公的故事后,又主動向中方接待人員介紹稱,自己已經通過俄羅斯電視臺的報道,將包公介紹到了俄羅斯。至此,包公精神走出了安徽,走出了中國,最終奔向了世界!

  包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而他的清廉也讓梅德韋杰夫感慨很多,"在俄羅斯也一樣,清廉的官員會受到人民的愛戴。"

  在2014年7月份舉辦的首屆中俄博覽會上,梅德韋杰夫攝影展引人關注,共計展出19幅作品,其中就有2幅風景作品拍攝于包公園。這2幅風景作品是2013年10月23日下午,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參觀包公園,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觀期間,他不時用手中的相機留下包公園的美景。此次展出的2幅攝影作品,分別為包公園玉帶橋和包公祠內的廉泉古井。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