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地方产业

新余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譜寫綠色崛起新篇章

2015-07-21
来源:江西日報

  新余是江西省的新興工業城市,生態環境優良、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產業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可圈可點。長期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和全市上下扎實苦干,新余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

  特別是近年來,新余市緊緊圍繞省委“十六字”方針和市委“發展至上、富民為先”決策部署,遵循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基本路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地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大力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鞏固提升生態質量,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智慧典范。

  截至去年年底,新余市已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十二五”減排任務,減排工作列全省第一,完成了環境監測第三方運營等4個合同環境服務試點項目,在全省率先開展城區4噸以下燃煤鍋爐整治,比國家規定提前1年監測并發布空氣質量指數。

  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是我省的“一號工程”,為確保省委、省政府各項安排部署落實到位,新余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抓緊抓好。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在最近召開的全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新余市委書記劉捷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對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經濟和循環經濟,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積極推進綠色、節能、環保產品的應用和推廣,努力把新余打造成綠色產業發展的集聚地,打造成綠色、節能產品應用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先導區,譜寫綠色崛起新篇章。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努力打造綠色產業發展集聚地

  新余市堅持實施工業化核心戰略,著力強化龍頭培育、鏈條延伸、品牌創建和市場開拓,培育壯大裝備制造、光電信息及新材料等綠色產業集群。

  新余市依托鋼鐵產業優勢和現有機械裝備制造業基礎優勢,出臺《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意見和相關工作方案》,圍繞抓龍頭、補鏈條、創名牌、拓市場,培育壯大鋼鐵及機械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組建了鋼鐵產業聯盟,推動聯盟成員間在業務、技術、項目等方面的協作,努力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鋼鐵產品優勢,大力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目前,全市規模以上機械裝備制造企業42家,今年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億元,涵蓋涉及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等多個類別。

  新余市把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將其納入經濟發展重點規劃,重點在財稅、融資、物流、人才培訓、全民創業等方面支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扶持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目前,全市電商企業總數達153家,全行業實現交易額103億元,注冊資本超過1000萬元的電商企業有11家,電商交易額超過20億元的有2家,全省23家電商示范企業中新余就有3家、10個示范基地中新余有2個。

  新余市把觸控、LED、安防和相關配套等4個產業作為光電信息產業的發展重點,主動對接國內光電信息百強企業、國內外上市公司,集中政策資源,吸引外來投資,著力引進國內外產業轉移重大項目。目前,該市已聚集了光電信息企業83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億元,引進了木林森、沃格光電、盛泰光學等規模較大企業;已實施光伏發電示范項目58個,其中已竣工并網發電項目127兆瓦,占全省并網規模的34.7%,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今年將實現光電信息產業“雙百”目標,即落戶企業100家,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

  自2009年被科技部授予國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以來,新余市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加快光伏發電應用,推動光伏應用向電站設計、電站安裝、電站建設、智能微電網等領域延伸,重點實施屋頂光伏發電站、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站、地面光伏電站工程;依托企業廠礦大型屋面和地面光伏發電載體、公共建筑屋頂發電集群等開展微電網建設。目前,全市已實施光電示范項目32個,項目總裝機容量129.4兆瓦,另有總容量119.9兆瓦的7個應用項目正在建設中。

  加快重大工程建設進程

  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上新臺階

  新余發電公司1號機組和分宜發電9號機組脫硝工程已完成試運行,分宜發電公司8號機組脫硝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分宜縣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渝水區良山污水處理廠等正在積極推進支線收集管網建設。

  今年,重點加大了羅坊、雙林、良山、河下4個省級百強中心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督導。目前,4個鎮的污水管網基本建成,良山鎮污水處理廠已具備運行條件,羅坊、雙林鎮污水處理站6月份試運行,河下鎮污水納入城西污水處理廠處理。

  投資1626萬元,啟動了5公里城西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和提升泵站項目建設,年底前完工。賽維廠房21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已完工;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主廠房設備全部完成就位。

  新余國家亞熱帶植物園順利建成開園,成為新余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仙女湖國際汽車文化產業園已動工建設;蘭花博覽園二期工程順利推進;有機藍莓產業園完成400余畝種植基地和園區配套設施建設。

  啟動了仙女湖創5A景區專項提升規劃編制,扎實推進創5A十大工程,昌坊度假村創4A景區工作穩步推進,啟動了昌坊古村改造、旅游公路等項目建設,推進了仰天崗景區改造升級。農村生活垃圾轉運項目、65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袁河綠色低碳數字化平臺建設項目、羅坊大型沼氣集中供氣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大力推動環境整治

  不斷改善全市生態環境

  今年,新余市制定了城區揚塵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對易產生揚塵污染的區域和環節進行整治;充分發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的作用,通過嚴格環境準入和利益倒逼機制實現污染源頭控制。近年來,新余市共否決能耗高、污染大、生產工藝落后、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招商引資項目117個,依法關閉環保不合格企業231家。

  累計投入4.7億元,在工業企業密集的園區及企業聚集區建成6座污水處理廠,形成主城區、縣城、每個工業園區都有污水處理廠的格局;同步大力推進配套管網建設、改造及維護工作,累計投入4.5億元新(改)建各類污水主干管、截污管、收集管網251.23公里。

  對城區內大中型餐飲單位實施油煙治理,對城區10噸以下的燃煤鍋爐進行淘汰、改造、關閉整治;率先在全省開展了“黃綠標”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全市機動車環保標志有效發放率達90%以上,機動車環檢率80%以上,在市區主要道路對黃標及無標機動車實行區域限行。

  大力推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落實清掃保潔、垃圾收集、垃圾集中處理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的高效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城鄉環衛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城鄉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目前,全市農村村莊基本實現環衛保潔達標和垃圾集中處理,鄉鎮建成區域內環衛保潔水平基本達到城市環衛保潔標準要求,農村村莊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無害化處理率達90%;鄉鎮建成區域內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建成區域內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取締了仙女湖網箱養魚,并在全市所有山塘水庫實行“人放天養”。嚴格落實畜禽養殖項目環評制度,新、改、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項目全面實施了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禁養區逐步退出、限養區加快改造、可養區穩步提升”的原則,大力推進生豬養殖場無害化改造工作,先后關停水源保護區和城市規劃區養殖場101戶,每年減少化學需氧量958噸,氨氮74噸;興建戶用沼氣池1萬多戶,小型及聯戶沼氣工程135處,大中型沼氣工程32處,建設標準化豬場52個,年處理污水30萬噸,年產沼氣400萬立方米,每年可節約標煤2400噸。

  抓好節能減排工作 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

  新余市是首批入選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前不久,在由國家發改委和日本環境省主辦的綠色城鎮化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綠色城鎮化指標排名”出爐,新余市從全國289個地級以上城市脫穎而出,位居環境排名第15位。

  為搞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作,新余市以城市為平臺,積極整合集成各項政策、動員各種資源,累計投資額100多億元,地方政府配套數十億元,實施了196個項目,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減排全省第一,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

  2014年,新余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了315天;酸雨頻率由68%下降到52%;境內飲用水源地仙女湖和孔目江水質由2010年的Ⅲ類穩定達到Ⅱ類,袁惠渠及袁河城區段水質由2010年的Ⅳ類達到Ⅲ類。生態示范創建成效顯著,80%以上鄉鎮為省級生態鄉鎮。

  在全國率先開展合同環境服務試點,建立了碳排放交易等一系列機制,建立了覆蓋環境、工業、交通、建筑和公共機構的能源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節能減排基礎能力大大增強,為進一步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全國地級市和江西省率先推出有總量控制的碳排放交易機制,先后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辦法,對所有能耗3000噸標煤以上的重點企業開展了碳排放核算和核查;在全國率先實施合同環境服務機制建設試點,被環保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合同環境服務試點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公共機構節能管理機制,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位列全省前列。

  扎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做好森林資源保護。開展綜合行政執法,開展嚴厲打擊“非法侵占用林地”、“亂采濫挖野生植物”、“ 亂捕亂獵、非法馴養、繁育、經營野生動物”、“ 非法加工、經營運輸木材”等整治行動;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去年的每畝補助17.5元提高到20元;著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防護林工程、農村風景林建設工程。

  做好水資源保護。抓好仙女湖、袁河、孔目江和袁惠渠“一湖三水”源頭的森林資源保護、水源涵養林建設。全面實施了孔目江沿江流域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收集處理;制定了水資源管理 “四項制度”,采取嚴格水資源論證、強化取水許可管理、加強水資源統一調度、加大對水功能區的監督等措施,構建了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支撐體系和考核體系。

  合理使用土地資源。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工作,同時加強動態巡查,深入開展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共清理出閑置土地51宗。加大礦產資源執法力度,基本完成《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編制工作,編制了《新余市資礦山環境恢復治理2015-2017年實施方案》,開展“五山”保護規劃編制,暫停“五山”保護區內的探礦權、采礦權新設,對已有礦權按照要求進行整合整治。

  啟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認真調查研究,摸清林地、濕地的家底,做好生態紅線劃定基礎工作,廣泛征求意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渝水區將項目落地、審批提前引入生態紅線機制,嚴格生態保護;分宜縣制定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方案。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