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三湘精彩

湖南江華:瑤風古跡韻飛揚

2015-12-2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勇平 特約記者李光平、張立華報道:在湖南湘南邊陲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有關瑤族的印記隨處可見——千家峒是瑤族至尊神圣的故地,一直是海內外瑤族子孫心中的情結。被譽為“天下瑤族第一殿”的盤王殿、長鼓造型的界碑、圖騰園廣場上堪稱世界首座的瑤族圖騰柱、圖騰坊,還有占地面積2000畝正在建設中的神州瑤族文化博覽園……瑤胞們在江華安居樂業,詮釋了傳說中千家峒的美好生活,江華成為世界瑤族朝拜、尋根之地。

  天下瑤族第一殿:盤王殿

  江華境內姑婆山頂有個最古老的盤王廟。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就被人發現并記載。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各方瑤族同胞在此祭祀始祖盤王。

  由于年代久遠,風雨剝蝕,盤王古廟坍塌,僅剩遺址。1995年10月,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將盤王廟從姑婆山頂遷建于縣城沱江中心平頭巖公園內,建成了被譽為“天下瑤族第一殿”的盤王殿。

  不管是平常日子還是盤王節,各地瑤族前來江華拜謁朝覲祖先盤王的絡繹不絕。江華盤王殿成了海內外瑤族同胞朝拜祖先的圣殿,江華在天下瑤族人心目中已成為朝拜祖先的圣地。基于此,江華有意將自己打造成“瑤族朝覲圣地”,“讓行游天下的瑤族子孫找到回家的路。”

  明清時期,瑤族逐漸遷徙到東南亞各國。20世紀70至80年代,又有部分瑤族從東南亞遷徙到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瑤族因此走向世界,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中國瑤族,則主要分布在湖南、廣西、云南等地。自宋、元時期瑤族輾轉遷徙至南嶺瑤山以來,江華成為瑤族歷史上重要的中轉站和發祥地。進入江華千里大山的瑤族,主要是秦漢時期的“長沙蠻”、“武陵蠻”、“梅山蠻”,千余年歷史積淀而形成的瑤文化,是江華地域文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標志。

  湖南瑤族人口有70多萬,主要分布在永州、郴州、邵陽、懷化等市的部分縣區。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51萬,其中瑤族人口達34萬,約占世界瑤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江華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瑤族自治縣,被譽為“神州瑤都”。

  瑤族“史詩”:《盤王大歌》

  被譽為“瑤家歌媽”的趙庚妹,1950年出生在江華的一個瑤族民間藝人世家,《盤王大歌》為自家祖傳,到趙庚妹已經傳到第11代。8歲時就跟祖父學唱瑤歌。《盤王大歌》是一部瑤族詩歌總集,被譽為瑤族的“史詩”,它由緒歌、插歌、正歌和雜歌組成,包括瑤族先民的自然觀、人類起源說、瑤族的產生與遷徙、瑤族的婚戀、瑤族的創業史等內容,全面記述了瑤族的歷史、思想、斗爭和文化,被稱為瑤族社會的“百科全書”。《盤王大歌》用漢字書寫,但是在唱的時候采用瑤語。

  最近幾年,江華加大對瑤族文化的推廣力度,對瑤歌的宣傳越來越多,希望了解和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學習《盤王大歌》的熱情越來越高。對此,趙庚妹坦承自己“看到了希望”。作為《盤王大歌》主要傳承人之一,趙庚妹表示自己有責任將《盤王大歌》傳承下去,她下一步準備把《盤王大歌》的各種唱腔和坐歌堂的唱腔都整理錄制下來,寫成歌譜,發揚光大。縣文化部門開設了瑤語、瑤歌培訓班,聘請了趙庚妹擔任主講教師,培訓人數1000余人,為江華旅游局培訓導游和講解員30余名。

  長鼓舞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想要看到正宗的長鼓舞,得到其發祥地之一江華大圩鎮文明村,那個村子產生過4代“鼓王”。70多的趙明華老人是第27代傳人,也是如今健在的第三代“鼓王”。老趙和小兒子跳上八仙桌,站定,深吸一口氣,長鼓開始在他們的手上舞動,或蹲、或站,勾腰抬腿間,如行云流水,沒有一絲拖沓。正是這些文化的傳承不息,江華,慢慢以其瑤族人口聚集最多、瑤族民間風俗保存最純粹、瑤族歷史印痕留存最久遠,而成為海內外瑤族同胞所認同的文化中心。

  近年來,江華著力打造“神州瑤都”,發揚民族文化。2010年,世界首個“瑤族圖騰園”的建成,成為瑤族文化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引起了國內外瑤族的廣泛關注。2014年1月,投資20億元的神州瑤族文化博覽園項目正式落戶江華。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000畝,總投資20億元,建設期5年。內設瑤族盤王歷史文化區、瑤族支系建筑景觀區、瑤族墟日特色建筑區和平地瑤村寨、瑤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產權式瑤族特色度假酒店、現代瑤族特色商住區綜合開發6大部分。江華,有望成為瑤族歷史文化最聚集的地方。

  江華:世界瑤胞圓夢樂土

  “把南嶺山區納入國家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范圍,幫助我們到2020年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這就是我的夢想。”2013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華瑤族自治縣縣長龍飛鳳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了自己的夢想。李克強總理鼓勵說:“我相信,最后發言的女縣長,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遠遠大于她今天站起來發言的勇氣。”

  江華大瑤山作為華南地區生態保護完好的森林綠地,76%的森林覆蓋率,擁有生態山水之優和民俗人文之美。如何讓江華51萬百姓過上理想的安居生活?如何將天賜江華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實現富民強縣的發展優勢?縣委書記羅建華直言自己的構想,全縣以生態建設入手,通過文化建設發力,全力打造“神州瑤都”,把江華建成中國瑤族文化的研究中心、傳承中心、開發中心、展示中心,建成瑤族風情濃郁、各族同胞向往的地方。今天江華的各項經濟指標經常排在永州前3名。2015年2月,江華被評為2014年湖南省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快進縣。

  身為美國一家公司董事長、執行總裁的趙召山在江華瑤族自治縣50周年縣慶時曾“回”過江華。當時,在他的想象中江華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山窩窩。到了江華后才知道,這里生態環境好,各行各業生機勃勃,是一座幸福的小城。這次,趙召山作為美國瑤族代表團團長又“回”來參加江華60周年縣慶和第十三屆中國瑤族盤王節,他內心無比激動,見證了近幾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玉蘭,是泰國清萊皇家大學社會學院的一名教授,也是這次代表泰國瑤族來參加江華大慶活動的。她說:“每一次到江華,都有游子歸鄉的感覺;每一次到江華,都有不同的感受。”作為文化人,她表示有責任將祖先土地上的好東西帶到自己的課堂上,帶到自己的瑤胞中間,帶到瑤族的學術領域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和傳播,讓同胞和外界知道中國的瑤族人民已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