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商报专稿

成都高新區亮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2016-06-03
来源:

  (香港商報網訊) 記者郭代勤報道:6月1日-6月7日,由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舉辦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次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以“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為主線,著重展示“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包括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深圳、杭州、武漢東湖、成都高新區等在內的10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集中亮相,全面展示區域科技創新和科技工作總體進展,以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情況,反映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突出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效。

  在本次展覽中,成都高新區主要展出信息安全、軟件及新興信息服務業等重點科技創新產品項目,他們分別來自7家成都高新區企業,其中有從事北鬥衛星系統研發的國企,也有創造出國內首家教育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業,還有以技術創新和精准的市場把握相結合的優秀民營企業,以及引領科技前沿(虛擬現實、3D打印技術)的創業企業等。

小小智能筆 大大含金量

  藍光英諾研發的全球首個3D生物血管打印機;出貨量全球第一的極米超高清無屏電視;不僅僅會做題、解題,還會判卷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斯普奧汀研發的不需要接觸就可以無線充電的產品;君乾信息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國產VR引擎;國恒空間研發的GStar-MT網狀網衛星通信系統;中國網安全研發的采用國產高性能密碼芯片和手機芯片的全球首款商用4G VoLTE安全手機……這些來自成都高新區的科技創新成果紛紛在成都高新區展區集中亮相。

  “阿爾法狗”會下圍棋,准星可以判卷和解題。成都高新區參展企業准星雲學研發的 “准星智能評測及學習平台”核心技術集成多項前沿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機器學習、大數據技術、公有雲技術等。一支小小的“准星利用智能筆”,卻有著大大的技術“含金量”,它能夠精准采集學生書寫的原始筆跡,對筆跡進行自動識別,利用構建的知識庫,及時對學生答案正誤、錯誤知識點、錯誤原因進行智能判定,將前後答題步驟進行邏輯推理證明,實現一題多解下的判定和評測,甚至是對初等數學主客觀題的自動評測。

  “這款讓社會各界備受期待的機器人現在還沒有昵稱,目前對外的稱呼是‘高考機器人’”。清華蘇研院大數據中心主任、准星雲學創始人林輝介紹,准星機器人不僅僅能夠實現解題,還能對學生的手寫作業進行智能評測。“智能評測不僅能幫助學生即時找出知識缺陷並提示開展針對性補習,還能大大減輕教師批改試卷和作業的工作量,幫助教育管理者全面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特別是能逐行批閱,將批閱的質量上升到最小粒度,表現學生的複雜思維過程。”

  林輝說,“高考機器人”已被列入科技部863計劃的首要任務。

苦練創新“內功” 如今“底氣”十足

  這次科技創新成果展的背後,是成都高新區長期致力於“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努力。“十二五”期間,成都高新區苦練創新“內功”,大力整合科技創新服務資源,出台成體系的科技創新發展扶持政策,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形成了以“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為主的創新載體體系,涵蓋公共技術、技術轉移、國際合作、知識產權等平台的公共服務平台體系,包含科技金融資源、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綜合服務平台、體制機制的科技金融體系,以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配套服務、激勵機制為主要內容的科技人才體系,構建了科技資源日益豐富、創新服務水平快速提升的較為完善、具有比較優勢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在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撐方面,成都高新區可謂“底氣”十足。“十二五”期間,成都高新區制定實施了《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幹政策》,從聚集科技資源、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四個方面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設立了聚集高校院所資源、重大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技術交易補貼、國家科技項目配套、知識產權資助、科技進步獎及專利獎獲獎獎勵等專項資金。近3年來,累計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1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得各級專利獎64項,其中中國專利優秀獎9項;申請發明專利24289件,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961件;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22項;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20家。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區累計申請專利91002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47027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2.4件,位居全國國家高新區前列。

  完善公共服務是成都高新區搭建的轉化橋梁。依托成都市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成都高新區有效整合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等資源,打造了一批高質量創新型公共服務平台。目前經認定公共技術平台達到56個;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研發機構40個;聚集包括成都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13個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在內的15個區域技術轉移中心;搭建知識產權服務平台,聚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34家;建設中歐技術商務合作平台,依托歐洲企業網(EEN)中國西部中心鏈接全球600多個合作夥伴機構及超過100萬中小企業的創新資源。

  加強校地合作是成都高新區打出的“組合拳”。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川內重點大學及其它國內一流大學在產業發展、成果轉化、科技創新、載體打造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目前,在區內有各高校直接投資、合資、師生創業投資企業、機構逾600家,區內企業與大學院所合作項目(包括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產業聯盟、公共技術平台等)50餘個。2015年9月,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擬在5年內提供超過10億元資金與電子科技大學深度合作,聯合打造電子科技大學(一校)與成都高新區高校成果轉化產業帶(一帶)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示范區——“中國矽穀”,推動雙方共同發展。

創新政策加碼 150億投向“雙創”

  成都高新區對外發布“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新藍圖:根據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成都高新區要實現全口徑產業總產值10000億元,聚集科技企業10000家,聚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0人,發明專利授權累計超過11000件,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准1000項。

  據悉,為了支撐未來五年的發展“新藍圖”,成都高新區將實施“七大行動”:實施雙創大引領行動,打造“世界雙創試驗田”;實施產業大智造行動,打造“國際智造穀”;實施人才大彙聚行動,打造“國際創客天堂”;實施開放大融合行動,打造“全球投資首選地”;實施產城大提升行動,打造“國際現代新城”;實施體制大突破行動,打造“全面創新改革核心引領區”;實施民生大保障行動,打造“文明和諧首善區”。同時,成都高新區將每年安排不低於10億元資金、連續5年,支持知名大學科研成果在區內轉化;每年安排不低於10億元資金、連續5年,支持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中心在區內落戶;每年安排不低於10億元資金、連續5年,支持引進高端人才到成都高新區發展。

[责任编辑:林涛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