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本地新闻

打造智慧之城 泉州探索前行

2016-11-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机械公司工人进行自动化生产操作。

刷刷二维码,泉州市民骑上小黄人游古城。

【香港商報網訊】導讀 網上預約辦理護照、APP移動客戶端查詢在辦事項環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24小時隨時隨地學習、微信一掃獲取城市景點介紹、陶瓷智能生產設備生產一個馬桶從原來的24小時縮減到20分鐘……插上“互聯網+”翅膀,在智慧泉州,這一切正從夢想一步步走向現實。

  “我們正在按照《泉州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泉州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年)》的工作部署,立足產業,服務民生,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泉州市經信委主任黃國富介紹,泉州市上下已經形成合力,致力建設智慧城市,助力實現“五個泉州”。

  智慧行動 精彩紛呈

  點開“智慧泉州”菜單,你會發現,精彩不斷。

  本月16日,泉州市政府與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重點推進“智慧網絡”、“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智能制造”、“互聯網+民生”、“互聯網+數據服務”、“城鄉統籌”六大工程建設,這無異于為泉州的智慧城市建設注入一記強大的催化劑。

  智慧城市,泉州實踐,從來就不缺“大手筆”。

  早在2014年,泉州市政府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繼引入大型IT央企華錄集團,與泉州市政府合資成立信息產業投資公司后,泉州市政府與中興通信簽訂戰略協議,引入中興通信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資源。

  2015年,被住建部、科技部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今年6月,泉州市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年),通過開展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產業經濟高端化四大行動計劃,組織實施22個重點專項工程,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將泉州市打造成為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

  22個重點工程,就意味著22個工程進度表。一年時間一晃而過,且看進度如何?

  “各個項目進展情況良好,部分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泉州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首先看網絡工程方面,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計劃投資24億元,至10月底已完成投資22.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94%。

  而政務方面,依托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數據中心,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泉州政務云平臺(一期),同時建成電子證照共享平臺(一期),共配置證照類型256種,生成電子證照44.68萬份,解決了紙質審批文件和證照反復提交等問題,使企業、群眾辦事少跑路。

  再看教育方面,2016年泉州市、縣兩級教育機構累計投入2.5億元用于信息化建設,泉州市中小學“校校通”覆蓋率達100%,95%以上的教學班配備多媒體教學系統。除此之外,醫療、文化、旅游、城市安全等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和出行。

  與此同時,信息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申報和“21211”實施工作;今年前三季度,泉州市電子商務交易額2015.2億元,比增56.7%;信息服務產業也在不斷壯大,云計算產業、軟件產業都有實質推進。

  智慧生活 樂享泉州

  相比枯燥的數字,鮮活的案例更讓人對“智慧城市”看得見、摸得著。

  深秋里,擇一個艷陽高照的周末,約上三兩好友,騎著“小黃人”,漫游在深藏無數瑰寶的刺桐古城,會讓多少人既羨慕又嫉妒?

  “用手機掃碼就能租公共自行車,騎著‘小黃人’就可以穿梭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感覺非常棒!”首次來泉州旅游的唐先生贊不絕口。

  泉州微笑自行車有限公司行銷主任鄭美玲介紹,市民租車只須關注微信服務號“泉州微笑自行車”,注冊會員并登錄后,利用微信支付300元押金,即可開通租車功能。目前“小黃人”站點投放已經達到218個,投入使用自行車達到近7000輛。與互聯網+融合,“小黃人”成為市民“智慧出行”的好助手。

  掃一掃弘一法師紀念館門口的那個小小的二維碼,一代宗師的生平、館內各種文物遺跡就通過手機娓娓道來,“遭遇”如此意外的驚喜,今年4月前來參加媒體采風活動的深圳晚報副總編輯梁二平,對鯉城老城區語音導游系統豎起了大拇指。他或許還不知道,在古城首批300個語音導游點,游客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獲取景點的中英文語音導游和圖文介紹,自由自在地深入體驗古城區老街巷的魅力。不久的將來,泉州市推廣應用語音導游,泉州旅游數據中心和泉州旅游APP也即將投入使用。

  一機在手,點啥有啥。

  此前長期在上海一線城市工作,如今被總公司派來泉州工作的孫小姐,最近迷上了“愛城市·智慧泉州”軟件,她說,這款軟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快捷地查詢,繳納保險金、公積金、水電費等,還能查看城市交通實時路況、景點實況。有了“她”,孫小姐在泉州不再陌生。

  而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施博士,則對“泉州通”客戶端不吝溢美之詞。“更新快、本地化、更泉州,對我的工作幫助大。”“泉州通”客戶端是泉州晚報社打造的泉州智慧城市移動應用平臺,主打“新聞資訊+移動政務+移動生活”三大功能板塊,是泉州最權威、快捷的區域性移動新聞門戶、掌上政務大廳官方入口、本地移動生活主要服務平臺之一。

  智慧管理 泉州宜業

  現在到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審批手續,不用再帶著一摞厚厚的材料,而是帶了類似U盤的CA數字證書,就可以搞定,這讓經常負責公司報批手續的老陳可輕松多了。

  “以前得跑好幾個地方打證明,得跑好幾趟,現在辦理行政審批都電子化,快多了。”老陳感慨,登錄“泉政通”平臺后,插入CA數字證書,公司名下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電子證照全部都會出現在平臺上,通過企業授權,可在線直接調用與企業相關的各種電子證照進行審批。

  由繁到簡,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技術科周科長說,這還得歸功于全流程無紙化的高效便捷審批時代的到來。今年6月,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率先在國內將電子證照共享應用到行政審批服務系統中,解決紙質審批文件和證照反復提交、核驗原件等阻礙網上審批推廣的問題,讓企業、市民辦事少跑路。

  讓老陳更興奮的是,如今,“指尖一鍵”掌上辦事也已不再是夢。首次引入“互聯網+電子證照”新模式,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搭建APP移動客戶端,市民還可通過客戶端隨時查詢在辦事項的流程環節,查看自己名下的電子證照,進行證照真偽驗證等。

  不只是政務內網,早在2014年,泉州已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蓋全面、功能齊全、動態管理、聯通共享的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

  交通出行,關乎人人。構建大交通下的城市綜合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對加速城市化進程的海西中心城市泉州來說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宏觀來看,《泉州市公安智能交通系統(一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評審和批復,提出“一個中心、五大平臺和多項系統工程”,單單新建項目就將投入1.46億元;微觀層面,“互聯打的”APP投入運營,讓諸多市民出行更便捷。

  眼下,泉州城市資源一張圖也在加快建設,率先建立了數字泉州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為所有市直部門百分之百共享基礎信息資源,并已應用在國土一張圖、公安警務信息平臺和城市安全信息系統、數字城管等項目。

  恍如一夜間,數字城管、城市安全信息系統、智能交通、水資源監控調度系統、水利防汛信息系統一個個肩負城市管理重任的“智慧能手”紛紛走馬上任,讓泉州這座千年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智慧制造 創新泉州

  高端智囊,把脈智慧建設。今年3月,中科院院士姚建銓來到泉州并建言: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該是有益于民生且符合經濟發展形式,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姚建銓的建議,跟當下泉州的實踐,不謀而合。那就是,在用信息化推動企業發展產業化的過程中,要把拉動產業、培育優勢產業、“互聯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結合起來,借助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利用其已有的好基礎,進行各種資源要素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且看,深山里蹦出個淘寶村。安溪縣尚卿鄉灶美村,是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如今也是有名的“淘寶村”。全村308戶,近290戶開網店,擁有上千家網店,有的村民一戶開了七八家網店,年銷售額過百萬。顯然,這是活脫脫的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鮮活典型。

  國家“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對泉州而言,遠不止是個金字招牌,而是打破時空界限,讓更多“觸網”的泉州人實現財富夢想。像灶美村這樣的“淘寶村”,泉州就有68個。此外,泉州還成功培育出國家電商示范企業2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個,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7個,為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最多。同時,目前泉州市建成電子商務集聚區10個,已投入使用的電商園區總面積達4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超千家。不滿足于依托第三方平臺,今年5月,“泉州購”全渠道供貨平臺試點運行,則意味著打開一扇真正屬于泉州人自己的直通財富之門。

  電商火熱,實業更強。從制造大市,邁向制造強市,泉州步伐堅定。

  產業升級,智能先行。6月20日,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工作會議在泉州召開,泉州多年的創新探索凝聚為可鑒經驗,得到各方認可,面向全國推廣。

  緊接著9月,申報“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工作,已通過由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領銜的專家組評估。

  制造領域,泉州繼在全省率先實施的“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后,全力組織實施“21211”工程。目前,已有2個國家智能制造專項申報,數控化應用面規模以上企業提高10%,今年將達到40%,建設智能制造示范企業240家,推廣應用國產工業機器人10000臺,培訓智能制造技術人才10000名。

  閃耀的不僅是“數控一代”,互聯網+產業正大放異彩。海天科技搭建起紡織服裝行業的“時尚夢工廠”,通過對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形成一個消費者、設計師、供應鏈等共享共榮、生生不息的紡織服裝綠色智慧制造系統“生態圈”。佰源機械啟動建設國內首個紡織機械行業互聯網平臺——“針織創新互聯網+”平臺,為針織企業提供智能化服務管理……

  讓外界驚奇的是,素以工業制造見長的泉州,如今信息服務業板塊也變得強筋健骨。“大塊頭”,還真不少。商務部與泉州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華東南最大的高等級可用數據中心,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數據中心一期機房1000個機柜已經有廈航、廣和、聚賢、金保工程等項目入駐。亞洲1號數字渲染云平臺安裝2000臺服務器,已為5家影視后期制作公司提供服務。公證云平臺開始提供文字、語音、影視等證據服務。另一個信息產業增長極,泉州軟件園已有43家企業、2家市級行業協會、1家孵化器運營管理機構正式進駐。此外,福建聯通企業云計算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一期項目建設進程。以“機器人總動員”、“創新平臺動員”、“互聯網+動員”為三駕馬車,智慧產業供給側改革在泉州風生水起。

  站在新的起點,“智慧泉州”讓人期待。

  編后語

  隨著 城鎮化進程 的加快,以及移 動互聯技術的創新 與發展,建設智慧城市的呼聲愈來愈高。所謂“智慧城市”,其核心就在于運用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的力量,搭建能對城市居民之需求,做出實時回應的城市生活體系。這里所謂的智慧“城市”,應該是能善解人意地了解市民的需求,體諒市民的不便,一切以人為本,回歸人性化。

  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泉州自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以來,一切創建智慧城市的工作都緊緊圍繞便民、利民的宗旨展開,也一直以此為目標,并在諸多領域已經初顯成效。

  從政務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創新的治理和管理平臺。從社區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我們目之能及的所有社區服務,比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安全等。從產業來看,智慧城市更是意味著引爆傳統產業變革,數控一代、智能制造、互聯網+……制造業供給側改革涌現出無數精彩。此外,智慧城市還滲透到教育、醫療、養老、旅游等等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

  在未來信息化的趨勢下,大到城市的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小到個人的生活作息以及工作方式無不都將因為互聯信息技術的嫁接與融合運用而在發生改變。城市發展彰顯市民智慧,市民才智輔助城市發展。

  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