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浙江 > 本地新闻

中國龍泉青瓷文化交流論壇暨《新絲路.瓷韻.鳳凰尊》發布會在杭開幕

2017-07-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吳夢琪報道:大國工匠,鑄就國寶名瓷。7月15日,中國龍泉青瓷文化交流論壇暨《新絲路.瓷韻.鳳凰尊》發布會在杭州召開。

  龍泉窯是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中,全球迄今唯一入選陶瓷類的項目,是全球陶瓷界首張非遺名片 。

  在中國龍泉青瓷文化交流論壇上,被稱為龍泉青瓷“守藝人”的龍泉御芳創世人周紹達先生,對龍泉青瓷進行了深度剖析。

  作為曾經國營龍泉青瓷廠、龍泉藝術瓷廠的書記、廠長,50年來他見證了近代龍泉青瓷的恢復、興衰、發展。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

  泉。”龍泉窯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是中國制瓷歷史最長的一個瓷窯系。早在800年前,龍泉青瓷就在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地區受到追捧,影響十分深遠。

  古老的瓷器文明在悠悠幾千年里沉淀了太多東西。“九秋風露越

  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詩人陸龜蒙形容青瓷釉色青翠瑩潤、如冰似玉,像秋天的露珠一樣晶瑩剔透。

  正是這些瓷人帶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匠心 ,帶著一種堅持的倔強,才會將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龍泉青瓷,一直在傳承延續。

  在青瓷的創作方面,周老深有感悟地說:“創作設計是一種思考,首先要有匠心,其次要靜心,再次要有恒心。”

  藝人的匠心主要表現在“虛心”和“細心” 。

  “虛心”----虛以待物,寬以待人。虛心向自己的師傅學藝,向一切擁有獨到專長的人學習。做青瓷,不僅要向同行的藝人學習,還要向工藝美術界的一切人與物學習。要向大師學習、要向年輕人學習、要向藝術學習,當然還要向大自然學習:大自然是宇宙賦予地球的靈魂,山川河海、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由大自然孕育,大自然是靈感的觸發器,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細心”---所謂細心,就是做事嚴謹、一絲不茍,一以貫之、專心致志。“細心”的反面是粗心,粗心是青瓷藝人在工藝道路上最大的障礙。粗心轉細心,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煉。這也是一個人品德的提升,做事品質的飛躍。所謂“大師作品看細節”,這說法是恰如其分的。粗心是做人、做事失敗的根源,一切粗心都是知識匱乏、閱歷短淺的表現。追本溯源就是急功近利、心情浮躁,這樣反而得不到想要的成果。細心也是一種感悟。

  談到“靜心”。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青瓷藝人的靜心,并非指單純的獨立思考,而是綜合思考后的獨立思考。首先是靜心思考古人、古瓷。青瓷是瓷之源、瓷之根、瓷之魂。龍泉青瓷延續近千年,產品遠銷歐亞大陸;龍泉地處浙西南山區,主產區大窯,全村都在大山腳下,古代這兩個地方極其貧困,出的文人也不多,是什么原因使那里的青瓷藝人能靜心地做出精美絕倫的青瓷并得到朝廷的賞識,又是什么原因能將如此偏僻山區的產品成為“古絲路”上的重要商品呢?

  只有靠靜心,靜心才能無欲,無欲是青瓷藝人的最高境界。當然,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無欲是很艱難的事情。但只要樹立靜心無欲的信念,心靈與自然歸一,好的作品自然也就能面世。

  最終是恒心---恒心即毅力。持之以恒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意志。青瓷藝人的恒心來源于對青瓷文化的自信。從龍泉青瓷的歷史上看,南宋鼎盛,元明發展,清末幾乎“瀕臨絕跡”。從近代看,60-70年代恢復發展,80年代旺盛,90年代停滯,2000年后中興。行業的興旺與大氣候有關,周老認為,青瓷是有生命的,中華文化是青瓷的根基,釉色是青瓷的靈魂。

  當然恒心還應表現在對作品、產品的不斷改進與更新的過程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不改的人,正如這般心心念念傳承千年窯火,默默接續龍泉窯青瓷的脈息。

  原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中國收藏家協會秘書長王邦華、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唐愷等嘉賓出席了本次中國龍泉青瓷文化交流論壇。

  在論壇會上,還同時發布了由中國官窯研究會出品的重大紀念產品,新絲路 ·瓷韻·鳳凰尊。失傳700年的南宋青瓷官窯,再現南宋古都杭州 ,皇家專享,官窯御瓷。

  官窯作為五大名窯之首,不僅因官窯身份珍貴,更因原料含有紫金土,且要經過70多道工序燒制,成品率極低,堪稱精品中的極品。

  新絲路 ·瓷韻·鳳凰尊是青瓷葉宏明大師的專家團隊,歷時10余年才研制完成的,以中國文化的“尊”為藍本,聚乾坤之精氣,集九五至尊,融中西文化之精華。擁有廣闊的升值空間。

  發售價僅為39800元,產品價值硬,收藏門檻低。限量發售2017套,一旦預訂完畢,馬上結束發行,發行中心預訂電話4007 571 958 ,4007 571 958.

  龍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而被譽為瓷苑的明珠,這顆明珠從中國古代開始便已經光彩奪目了。有人說龍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它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自古素有 “黃金有價瓷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青瓷一件”的美譽。

  青瓷之美歷經千年, 在龍泉青瓷正成為民族陶瓷文化新名片的今

  天,有一批“瓷人”仍舊站在背后,帶著堅持將這一門藝術傳承創新與發展下去。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