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本地新闻

孙振峰:吴带当风 笔墨丹青绘“瓷”意

2017-12-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孙振峰在坯体上描绘釉下彩装饰纹样。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林颖萍报道:

  编者按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江西景德镇自古以来,集各地良工,汇五大名窑,成就了千年瓷都的辉煌。

  老树着花,馥郁弥香。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景德镇寻找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孙振峰就是其中之翘楚。他以特有的历史感受与艺术实验精神,融合绘画与瓷画,开创瓷艺新形式。

  孙振峰,字撼岳,号钓夫,斋号:兰竹草堂,又号半闲馆主,1960年生于安徽淮北,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绘画年鉴主任编辑,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家学会理事,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特聘高级画师,上海楚天画院副院长,李苦禅书画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

  他自幼受父辈影响,勤习书画,潜心临读古人笔墨,汲取各家之长,作品既有北派的粗犷,又具有江南的细润,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作品在国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在国家和省市级大展中获奖,作品被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及收藏家所收藏。

  孙振峰认为,“将国画独有的艺术语言简单地复制到陶瓷上是狭隘的,它必须结合陶瓷工艺自身的特点,才能呈现出完整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依据陶瓷的造型与材料的特性,随器造型,使得绘画与造型相得益彰。”如何融合好陶瓷绘画的材料和国画的技法,突出陶瓷自身“泥与火”的艺术语言,是其不断求索的。

  窑火依旧,瓷业兴旺。大批艺术家、工匠、年轻创客漂泊千里,在这里找寻着陶瓷梦想,他们敢于突破前人技法和传统工艺,给陶瓷注入新鲜血液。

  在景德镇,抛开浮躁,各取一隅,让其独有的艺术特性与陶瓷创作碰撞出徇烂的火花,孙振峰用画笔勾勒出一条诗画隽永的独特瓷艺之路。

  淮北国画大师的瓷缘

孙振峰手绘300件青花釉里红瓷瓶:钟馗神威图。

  景德镇,是一片各色鸟声流转、枝叶斑斓的林子,有草木清香随湿润的风吹过来,吹到脸上酥酥的,恍若有电触碰到身上的某个开关,你不由得进去欣赏,或不由得待下来,在这林子里做点什么。

  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家纷纷来到景德镇,他们或在中华陶艺村、明清园、三宝国际瓷谷等地聚集而形成创作群体,或与各个美术院校、艺术研究所、画院的本土艺术家“以艺会友”,成为特聘画师,有的干脆自立门户建立艺术工作室或开办创作基地。景德镇悄然再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盛世瓷都景象。

  孙振峰便是其中翘楚。年近五十之时,淮北人孙振峰进行了第二次迁徙,上一次是6年前从淮北到上海,而第二次却是从上海到了赣北小城景德镇。同样,两次迁徙都是为了艺术,第二次迁徙则是因为陶艺而毅然决然,即使意味着重新开始,但陶艺的魅力无可阻挡。

  2008年,孙振峰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就搜罗了一车陶瓷回家,震撼于陶瓷的魅力,开始研究陶艺。“当时简单的以为不就是在瓷器上画画吗,有何难?于是我就开始尝试在陶瓷上绘画,结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陶瓷绘画有很多讲究,我尝试自己调料,画出来还不错,烧出来就一塌糊涂了。于是,就有了再来景德镇的想法。这一来,我就不打算走了。”孙振峰回忆道。

  来到景德镇后,孙振峰除了与景德镇的陶艺家交流几乎足不出户,潜心学习陶艺。数月后,他已可以掌握一定的料性,用多厚的料已胸有成竹。在构图上,也已熟悉陶艺的构图技巧,并深知留白的重要性,瓷器本身就是艺术品,画得太满反而不好。

  因为孙振峰扎实的绘画功力和对陶艺的悟性,其陶艺作品日臻成熟,大师们看到后深为震动,这些作品怎么也不像一个外来艺术家的作品,其绘画已与陶瓷融为一体。“陶艺越学觉得越深越难,要想在陶艺上有成就还要继续努力才行”。孙振峰表示。

  书画艺术与陶瓷的完美“合体”

孙振峰手绘500件青花釉里红镶器。

  世间许多人醉酒,孙振峰醉瓷,他在景德镇醉意酣然。

  在陶瓷的世界,无论是清雅精致的青花,还是繁复多彩的重釉均脱离不了最基本的材质——泥巴。

  陶瓷绘画是对传统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陶瓷之器与绘画之美的艺术升华,更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全新体现。孙振峰早出晚归,潜心研习青花釉下陶瓷创作,从失败中总结,再失败再总结,历经数百次试验终于成功。

  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品,这对工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孙振峰向记者介绍:“在绘画创作时要将釉里红的颜料分布极为均匀的融入到青花的水墨画的风格当中,由于釉在烧制的时候会流动,所以在掌握釉的厚薄时则显得尤为重要,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多一分烧制时会走样,少一分烧制出的颜色不达标,一件好的青花釉里红作品来之不易。”据悉,青花釉里红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画家自身涵养也是一个考验,要将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并不容易。

  孙振峰致力于借助景德镇陶瓷的工艺,在瓷器上充分运用体现中国画的笔墨。借助国画与陶瓷绘画相融相通之处,以形写神,讲究线条的节奏韵律,形成点线面的三层对比,孙振峰的陶瓷创作别具一格。同时,其丰富的绘画经验,让其有了相对于景德镇老画工的优势存在。孙振峰表示:“景德镇的老画工从开始接触绘画开始就是在瓷器上直接绘画,自然形成了思维定式,而我没有,凭着多年的中国画绘画经验,在陶瓷绘画当中我将国画的绘画风格更加完美的融入到瓷器绘画之中,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韵味。”

  孙振峰擅长青花釉里红的写意画创作,入画题材主要以古典人物与花鸟为主,在创作上注意个人色彩的融入。他的青花釉下陶瓷艺术作品,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却意趣盎然。笔墨纵逸豪放、雄健苍劲,他画的花、鸟、鱼、虫以及人物千姿百态、形神兼备,他师法自然,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他曾创作了一幅高1.4米、长3米的瓷板画作品,受到业界高度评价。

  1300度窑火,淬炼自己那一方瓷

  “当你笔蘸青花料水,或用色釉,面对着素坯作画、渲染,和面对宣纸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或许你会感觉是自己的心灵在大地上自由地行走。”谈到陶艺,孙振峰颇有感慨。

  古人星河白鹭般的深邃博大,尾生抱柱式的不舍敬业,如许多的经典品种,布下一路光风霁月,绝不是现在人会做几个瓶瓶罐罐,能在瓷板上画几笔云深山郭,即可管宁割席的。他认为,“作为工艺美术大师,工艺这两个字不能丢掉。从泥料、釉色开始,直到成型、设色、分水、烧成等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现在青年陶艺家思想前卫,但是绘画功底不够,我建议他们首先要练好字,基本功要扎实,不要一味的临摹借鉴,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创新与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才算是新鲜血液,景德镇接纳众多的外来艺术家及各种风格的作品,景德镇的市场氛围才会越来越好,才会有新景象。”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心目中的景德镇;一千个人来景德镇,至少有上百种活法。孙振兴认为,“保存、传承好这一制瓷工艺与体系,应该是当代景德镇陶瓷人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像极了窑火,温度虽高却含而不发,淬炼自己的那一方瓷。

  中外艺术家涌入景德镇,给古老的景德镇陶瓷增添新的元素,促进了景德镇在新时代的新转型。它也把世界各种优秀的陶瓷文化、资源、艺术融为一体,为现代艺术市场提供了各种强劲的艺术新瓷品,推动了世界陶瓷艺术的新发展。

  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运营理念,新的人格姿态,新的人生风景。

  景德镇,欧翔鳞集,炫异争奇,好一派惠风和畅,一座因”工匠精神”而名扬天下的瓷都,必然少不了,所谓“景漂”,如孙振峰一类人,他们已然是这座城市变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