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商报专稿

云南积极探索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转化新路径

2018-03-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普米族村寨。

  【香港商报网讯】  记者胡兆锋报道:云南积极探索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转化新路径,在滇西北地区创建民间文化传承模式,设立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化传承组织奖”,奖励激励那些会做事的基层村寨文化传承组织。2012年至2014年,在全省设立50个示范村,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开展“土风计划”十多年来,总结出了一套“村里的事情村里办,民族的事情民族办,社会的事情大家办”的文化传承原则,推动了各村寨民族文化自我传承与保护,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云南兰坪县普米族先民在长期的迁徒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在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生态和谐环境,融入了北方草原森林文化元素,也包含山岳文化成分及与其他民族文化长期融合而生的成果。其文化特质是建立在信奉“万物有灵”的信仰基础之上的和谐文化;不论宗教信仰,还是歌舞艺术;不论生活方式,还是行为规范,都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印记。普米族崇尚在生存哲学中,世间万物有灵,人是自然中的普通一员,和谐心态支撑着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的图腾里,普米族有羊图腾、树神、山神、铁三脚、中柱等一系列的图腾崇拜。有祭天地、祭龙神、祭三脚、祭中柱等宗教活动。在祭神山的经词中充满了普米人对山的关爱之情,如“我们用钢刀来驱赶侵扰您的魔鬼,用生命来保护您,杀死人间万恶之徙,以免除对您的伤害,保佑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以这样的情感与天地沟通、与自然山水对话。 然而现在的局面是,兰坪整个普米山村精神文化资源势微 ,传承不断弱化,环境不断碎片化,非遗资金和项目也不少,但効果不明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云南省启动了“土风计划”。“土风计划”是基于云南村寨文化资源丰富、样式独特、保护相对完整、具有较好的传承开发价值的实际,由著名音乐人陈哲倡导提出,经云南省委领导批准,由云南文产办、云南省文化厅组织实施,委托专家指导组开展相关的一项乡村文化传承活动、基层文化建设工程。

  土风计划项目组与兰坪普米人士及民间艺人组织建立了兰坪“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小组在传习普米族民间歌舞、乐器、文化的同时,搭建平台,向社会筹款拉动社区年轻群体参与、推动村寨文化传承,从几人到发展到几个村寨上百人。这些年来,普米文化上过国内外电视台,数十次登上全国各大媒体,传达着一个民族顽强不息的生命活力。普米文化于2004年被批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

  兰坪普米文化民间艺人估丽茸咪表示,“土风计划”的意义在于扎根乡村、立足现实、辐射广泛、利在长久,不离乡土而辐射外界,根在乡村而花开城里,是坚定云南文化自觉、打牢云南文化根基、壮大云南文化成果的具体行动,是培养云南乡土文化人才、维系云南名族精神纽带、打造云南乡村文化品牌、构建云南乡村和谐社会、发展云南乡村文化经济、形成与云南文化聚合效应、联动城乡文化建设、塑造云南文化形象的创新实践,是建设名族文化强省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推动名族地区科技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国,文化保护极具挑战性,这个挑战具有时代性,复杂性,与发展之间存在互惠性和多面性,而且,它是国际性问题,整个人类社会不同地区的文明都在面临这一问题。而中国村寨首当其冲,云南更是探索解决这问题的最前沿,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积极探索出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转化的新路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历史在渐变,普米小组也在资金与政策扶持依然缺乏的背景下,曲折中成长与坚持着,为中国民族文化传承——普米文化新模式的探索,做着无悔的奉献。

[责任编辑:吴梓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