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黔西南:全力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实现旅游接待5805万人次总收入457亿元

2018-04-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张涵坤报道:“依托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重大会议平台,全力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2018年,黔西南力争实现全州旅游接待人数58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57亿元,均同比增长35%。”黔西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总规划师庹铸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优化旅游顶层设计 突出资源优势

  庹铸指出,当前黔西南正在加快规划编制,优化旅游顶层设计:首先是推进《黔西南州两江一河生态经济区综合发展战略策划及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步伐,发布并推进实施《黔西南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体系五年行动计划

  (2017-2021)》、《黔西南州全域山地旅游体系规划(2018-2025)》、《黔西南风景道体系概念性设计暨黔西南旅游服务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建设南北盘江“一线连五湖”千里精品旅游线,加快推进“五湖”精品旅游景区集群发展。其次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改革。配合各县(市、新区)推动重点景区“三权分离”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统筹协调重点旅游县(市)旅游部门组织机构建设,支持、指导县级旅游机构单列;三是提升景区管理。以兴义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各县,启动实施区域旅游管理一体化改革,整合区域资源推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外部设施、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等规划建设、开发运营一体化。

  紧扣旅游扶贫 力争今年脱贫2.4万

  庹铸认为,旅游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当前,黔西南正在实施旅游扶贫十二项行动,对乡村旅游扶贫实行建档立卡,对接待人次、带动增收、脱贫人数实行动态定量统计,进一步提高十二项旅游扶贫工程的精准度,实现旅游扶贫基本信息数字化、常态化、精准化,确保2018年通过旅游扶贫带动2.4万人脱贫。强化宁波对口结对帮扶,积极与对口帮扶城市对接,推动与宁波结成旅游联盟,共创旅游景区、共建旅游线路、共享旅游客源。与此同时,用好旅游发展财政资金、用好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和即将下发的省级旅游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撬动效应,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旅游扶贫。

  加快市场主体培育 畅通投融资渠道

  庹铸表示,持续举办的“黔西南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让黔西南山地旅游知名度显著提高,当前要务是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畅通投融资渠道。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用足用活旅游扶贫产业子基金等各项优惠政策,出台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支持引导成立一批优强旅行社,充分调动州内外旅游企业组织境内外游客来黔西南州旅游的积极性。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依托州峰林文旅集团,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将旅游资金基金化运作,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推动旅游企业、景区做优做强。三是拓宽资本“源头”。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旅游产业,参与美丽乡村、绿色小镇等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和建设,享受旅游企业同等优惠政策支持。四是发布山地旅游标准,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培育核心旅游产品 致力打造精品旅游

  庹铸表示,黔西南将持续办好每年一届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及全州旅游发展大会,并以此为契机,培育核心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以创建兴义市万峰林5A级景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提升马岭河峡谷、贞丰双乳峰、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主要景区功能。充分发挥“旅游+”的优势潜力,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精心策划举办“三月三”、“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查白”歌节、彝族火把节、荷花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非遗文化节庆活动。围绕“一县一业”,重点在全州打造推出茶、果、酒、花卉、奇石、刺绣、保健品、特色食品、民族服饰、文创产品10大类特色山地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商品评选,推出全州旅游、体育、文化特产品和品牌。做好旅游精品线路设计指导,重点培育黔西南州古韵探秘之旅、农事体验之旅、激情户外之旅、民族风情之旅、手工体验之旅、天籁聆听之旅等6条区域性精品旅游扶贫线路。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