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商报专稿

福田区第五届主题艺术节蒙古族专场音乐会《绽放》

2018-11-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蘇偉 報導: 2018年11月6日晚,由深圳市億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的蒙古族專場音樂會《綻放》在深圳市福田區福田文化館景田北音樂主題館小劇場上演。
 
  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蒙古人自古以來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藝術天才創造了豐富而寶貴的音樂財富。
 
  本次文藝演出活動,給到場的觀眾帶來了一場原生態的民族藝術,譲大家感受到濃郁的草原風情。
 
 
  “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抒情。以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和藝術的感悟,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佈蒙古族長調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呼麥”,其發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在中國各民族的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蒙古語稱“潮爾”。聲音圓潤,低回宛轉。它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
 
 
  “筷子舞”流傳於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原是婚禮、喜慶節日歡宴時表演。美麗的舞蹈演員雙手各持筷一束,和著歌聲,用筷子擊打身體部位,邊打邊舞。舞蹈節奏鮮明,情緒飽滿,引得觀眾們也忍不住在台下跟著節奏,擊打節拍。
 
 
  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和田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碗里盛滿清水或奶酒在樂聲中翩翩起舞。舞蹈形式新穎,動作優美,將整個演出推向高潮,引得觀眾們紛紛喝彩,舉起手機攝影留念。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