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基建工程兵:一个时代的拓荒者

2018-12-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记者 徐艳琼 報導:1983年的深圳,荒凉的土地上隐现着繁忙的气息,到处都是大工地。

 
  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在奋力地搬着石头,他们像愚公一样要将深南路上的石头山全部搬平,这里后来建成了深圳的“十里长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璀璨,宛若流光,名曰“深南溢彩”,是“深圳八景”之一。
 
  一位建筑公司的转业军人徐德君在台风肆掠后的简陋工棚里,在战友们朴素的祝福声里,欢天喜地地迎娶了他的新娘——来自东北的于丽范。他们用灿烂的笑脸共同迎接人生未来的风雨。
 
  一位20岁的解放军新闻报道员杨洪祥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赶到现场,用一台海鸥牌120相机为新人们拍了一张充满欢乐的结婚照,隔年刊发在《深圳特区报》上,取名为《工棚里的婚礼》,并被英文报刊《中国日报》转载,取名《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引发巨大反响。这位勤奋的通讯员3年间发表了485篇报道,拍摄了600多张底片,清晰地记录了深圳这块神奇土地的蓬勃巨变。
 
  一位在西南地区长年参与国防工程建设的青年人,随部队来到深圳,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整天忙着修理仪器。这位青年人名叫任正非,35年后的今天,他创建的华为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在世界通讯设备制造和销售领域中排名NO.1。
 
  ……这些在当时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如今都凝固成了时光的艺术,以黑白胶片的形式收藏在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市史志办、深圳市越众工程兵博物馆的档案里。这些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的青年人都没有想到,他们踩过的每一个足迹会成为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传说,成为一个史诗级时代的缩影。
 
  作为深圳这座城市最早期的建设者,这些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建工程兵。这支成立于1966年的特殊部队,其任务是“平时基本建设,战时抢险抢建”。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所确定的建军方针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国家的许多重大艰险工程如天山公路、青藏公路,以及钢铁煤炭建厂、水文地质普查等全由基建工程兵完成。
 
基建工程兵徐德君在台风肆掠后的简陋工棚里迎娶了他的新娘——来自东北的于丽范

  南下深圳艰苦创业
 
  1978年,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个新时代就此开启。1979年12月26日,第一批基建工程兵从冰天雪地的东北鞍山,来到南海边陲的小渔村,承担起建设一座新城的任务。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基建工程兵就是特区最早的拓荒者。1982年冬季,一百多列军列以每天一列的密度从祖国四面八方开进深圳。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工程兵们住在用竹竿和油毛毡做成的“竹叶宾馆”里,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大雨一来,鞋子和脸盆都会漂走。
 
  当年,很多人都以为南下深圳不过是一次人生的转场,谁也不曾料想,他们就此扎根深圳。因为撤销兵种,1983年9月15日,两万多深圳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成建制改编为深圳市的施工队伍,如今的天健集团、振业集团、建设集团、建安集团、东部集团,成为早期建设深圳的中坚力量。

  共同谛造“深圳奇迹”
 
  他们开山填沟,修路建楼,抗灾抢险,艰苦创业,共同谛造了一座先锋之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样板,称作“深圳奇迹”。而他们也因无私奉献、功绩卓越,被誉为深圳的“拓荒牛”。
 
  他们建造了第一座由国人自己建设的高20层以上的建筑——电子大厦,成为当时国人的骄傲,也是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围绕电子大厦,逐渐兴起华强北电子商圈,带动了深圳电子工商业的发展。
 
  他们作为建设管理方,用“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造了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国贸大厦,“深圳速度”由此震撼全国,国贸也成了深圳的第一个地标。当时有句话叫:“不到国贸,不算来过深圳。”
 
  当年的南头半岛一片荒芜,他们炸山填海,点燃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为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蛇口工地上竖立的那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广告牌,成为深圳最早的精神图腾。
 
  1993年8月,深圳清水河仓库发生化学品大爆炸,当时已经改编为市属施工单位的建设集团在接到命令后,即刻组织了上千人的队伍到火场抢险救灾。他们以自己的英勇,捍卫了一座城市年轻的美好。
 
  ……他们在深圳建造了上千栋高楼、许许多多的民生设施。深圳的每一处土地上都有他们洒下的汗水。年轻的深圳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城市,创造了“一夜城”的奇迹。而他们也在其中实践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2017年,大型文献纪录片《激情燃烧的记忆—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摄制组采访任正非(右),左为摄制组成员之一的杨洪祥

  激情岁月光耀后世
 
  杨洪祥在脱下军装后报了全国统一高考的大学脱产班进修学习,后来参与创办了赫赫有名的《深圳青年》杂志,此后又投身地产业,致力于打造绿色地产项目,以及推动深圳的绿色建筑发展。36年后,他和战友一起举办摄影展,并将当年拍的照片捐献给深圳作为历史资料。他说:“ 如果说深圳是当代世界的一个传奇,那么它最震撼人心的是,从荒芜到璀璨的每一刻,都有梦想与激情在熊熊燃烧。”
 
  2017年,大型文献纪录片《激情燃烧的记忆—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摄制组到华为参观采访。作为摄制组成员之一的杨洪祥采访了任正非,一向低调的任正非表示大力支持,要求重点突出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任正非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意识表现在外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进、挑战困难的激情,以及渗入骨髓的忧患意识。我们这一代人是天生的苦行僧,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赤裸皴裂的双脚在荒原上走出一条道路,
 
  长满老茧的双手在热土上建起一座新城。
 
  艰苦岁月留下永远的回忆,
 
  如今的家园是多么温馨。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
 
  更是一座丰碑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
 
  刻碑的工匠是英雄的战士,
 
  无意中在碑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曾为基建工程兵一员的原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特别写下《丰碑》一诗,纪念这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致敬他们曾经拥有过的血热青春,致敬深圳的第一代拓荒者!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