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深圳醫生提醒民眾警惕「葯駕」

2019-05-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林麗青 報導:日前,深圳一癲癇患者因開車失控致3人死亡,「病駕」一時間備受公眾關注。比起「病駕」、「酒駕」,「葯駕」更易被忽視。據交通部門不完全統計,我國用藥後駕駛車輛引發的交通事故佔總交通事故的10%左右,調查發現在致命性交通事故中服用抗組胺葯(撲爾敏)所引發的事故率佔72%,服用鎮靜葯和抗抑鬱葯所引發的事故率達97%,而酒駕所引發的事故率是87%。

 
  據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有關專家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曾列出了7大類在服用後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並提出在服用上述藥品後應禁止駕車。若服用了這些藥品,可能讓人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將會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這7大類藥品包括:對神經系統有影響的催眠藥物、有噁心嘔吐反應或變態反應的藥物、止痛類藥物、興奮劑、治療癲癇的藥物,以及抗高血壓藥物和降血糖藥物等。其中常見藥物有:感冒藥、抗過敏葯、鎮咳鎮痛類、抗生素類、降糖葯類等。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避免「葯駕」呢?深圳市二醫院專家建議,看病時應向醫生表明日常中有駕車需求,請醫生盡量避免使用會對駕駛員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若所服用藥品會有不良反應,應盡量做到「開車前4小時慎用藥物,用藥後6小時再開車」。
 
  這7大類藥品包括:
 
  感冒藥——常用感冒藥中多含有抗組胺成分,如感冒清膠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維C銀翹片、速效感冒膠囊等。抗組胺葯能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在抗感冒藥物中應用最多的是起效較快的撲爾敏,其主要不良反應有嗜睡、睏倦、視力模糊、頭痛等,會影響駕駛。
 
  抗過敏葯——除撲爾(氯苯那敏)敏外,息斯敏、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等,也可引起嗜睡、上腹部不適等反應;酮替芬的嗜睡、反應遲鈍、頭暈、頭痛、目眩、倦怠等反應明顯;賽庚啶被不少人當做「助眠葯」應用;茶苯海明(乘暈寧、暈海寧)是苯海拉明與茶鹼複合物,可引起嗜睡、口乾、調節紊亂、淚腺分泌減少、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
 
  鎮咳鎮痛類——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藥會導致服用者視覺障礙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藥還會引起感覺功能紊亂。咳必清、 咳快好等藥品也屬於中樞性鎮咳葯,有致疲勞倦睡作用,可能影響到思維與操作的敏捷性。
 
  抗生素類——長期使用鏈黴素,可出現頭痛、眩暈、耳鳴,感到周圍物體發生旋轉性或波浪性運動,致使平衡失調。
 
  降壓藥類——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頭痛、眩暈和低血壓反應等不良反應,也不利於駕駛安全。在服用降壓藥物的初期,機體處於適應調節階段,較易出現低血壓等不良反應,這時應慎重駕車。
 
  降糖葯類——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葯期間,最好不要開車。消渴丸含有西藥成分格列本脲(優降糖),具有誘發低血糖反應的潛力。如果必須開車,要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降糖作用平穩、不易出現低血糖反應的品種。
 
  保健品類——保健品中的褪黑素(腦白金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對神經中樞有抑制作用,各國都規定駕車和機械操作者不可服用。中藥天麻也常作為保健品使用,其含有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天麻素,該成分具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人蔘、西洋參製劑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但大劑量長期使用時,容易出現欣快、煩躁不安、頭痛,甚至意識混亂等神經系統癥狀。所以,駕駛人員在行車疲勞時應注意中途停車休息,而不要過分相信提神醒腦藥物的功效。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