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今日热点

電解水製氫中國科大設計出「松球結構」催化劑

2019-06-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中國科大宋禮教授和江俊教授課題組合作,巧妙設計出遍布針尖的 「松球結構」催化劑。(製圖:李進)

  【香港商報網訊】當科學家非比尋常的思維遇上自然界尋常可見的現象,往往會催生非同凡響的發現。例如,牛頓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掉落,從而敲開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之門。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宋禮教授和江俊教授受松科植物球果的啟發,設計出「松球結構」催化劑,在電解水製氫催化劑結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6月3日,《自然·能源》在線發表了上述成果。審稿人評價稱:「這是一項關於單原子催化劑的相當複雜的研究,作者通過維度設計來調節電荷和局部電場,提高鉑原子的催化作用。我很欣賞這些有趣的想法。」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如何高效廉價地製取氫氣,是其市場化的關鍵環節。由於零污染與零排放等因素,電解水製氫是最被業界看好的方式之一,而使用何種催化劑成為世界性難題。
 
  鉑金屬用量降低近75倍
 
  近日,中國科大宋禮教授和江俊教授合作,推陳出新,獨闢蹊徑,利用催化效果最好的鉑金屬巧妙設計了遍布針尖的「松球結構」催化劑,在保持催化製氫效果不變的情況下,與商業鉑碳催化劑相比,鉑金屬的用量減少了近75倍,催化劑的成本因此大幅降低。
 
  在《紅樓夢》里的賈府,幹活的幾個人忙得團團轉,但是還有一堆閑雜人等,消耗成本,卻毫無所出。在電解水製氫過程中,傳統催化劑與之境況相似。
 
  據了解,催化動作一般都發生在催化劑的表面,且參與反應的僅僅是單個或近鄰的幾個原子。按照傳統方式製造的鉑催化劑,表層的鉑原子忙得不亦樂乎,內層的鉑原子卻只能無所事事地乾瞪眼,白白消耗成本卻對產出絲毫無益。
 
  如何讓催化劑中的鉑原子全體動起來?或者說,能夠最大化地使鉑原子處於催化劑的表面?宋禮教授課題組想到了一個妙招。他們選擇了單位質量下擁有最大表面的球形,將之前扁平的催化劑做成一顆顆「球」,將以前局限在二維平面的反應改造成了三維立體的反應。
 
  如此一來,曾經的一間小平房被改造成了一個球形小高層,可容納的人數——也就是可以發生反應的場地——大大增加了。同時,每個鉑原子都位於球形的表面,保證了它們都在「生產一線」。於是,催化劑形成了一個表面滿是針尖的「球」,每個針尖都是一個單原子鉑,沒有「人」可以「躲」在後面偷懶。
 
  局域電場增強催化效率
 
  江俊教授說:「這個設計還帶來一個驚喜的附加效果,理論模擬發現,彎曲的球面會在尖端鉑原子處形成非常強的局域電場,相當於給鉑原子腳上加了一個加速履帶,可以進一步增強催化效率。」
 
  測試結果表明,當電解溶液中的反應物通過一顆顆 「球」時,形成氫氣的速率大大增加。 「在產氫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設計的催化劑只需要一份鉑,而傳統商業鉑碳催化劑則需要七八十份的鉑,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催化劑的成本。」宋禮教授如是說。(范瓊 柏永)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