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特别报道

武漢:「血漿療法」的江夏探索

2020-02-21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19日,新冠肺炎患者張某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接受血漿療法治療後,CT檢查結果顯示肺部病灶較前明顯吸收,自述呼吸更加順暢,之前的胸悶呼吸困難有了明顯好轉。
 
  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是探索使用新冠肺炎血漿療法的首批醫院之一。2月9日,張某作為首批接受血漿療法的患者之一,輸入了由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後經過滅活處理的健康血漿,第二天就感覺「比以前呼吸更順暢」。
 
  康復者血漿如何應用到臨床?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江夏區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劉本德介紹,這個想法的實現,異常艱辛。前期,他與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相關人員積極溝通。後來,湖北省科技廳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主動聽取了他的介紹,並同他探討了該研究方向的可行性,相關研究機構整合的可能性,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這給了他堅定的信心。
 
  1月底,劉本德作為項目申報人,以協和醫院、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國葯武漢血液製品有限公司四家單位聯名申報的形式,向湖北省科技廳提交「新型冠狀病毒恢復期患者血漿救治危重病人及抗體檢測試劑盒研製」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申報書,申報項目得到湖北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科技廳相關領導聽取了項目彙報,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建議項目邊申報邊落實。
 
  項目進展過程中,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在沒有臨床實驗、沒有數據對照的情況下,實施血漿療法會不會有風險?劉本德認為,輸血治療的確存在風險,「兩權相害取其輕」,在新冠肺炎治療上,血漿療法的確屬於全新的課題。目前新冠肺炎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辦法,在嚴格遵守相關醫療核心制度和指南,把握適應症的情況下,可以開展臨床應用探索。
 
  武漢市江夏區對此全力支持。江夏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王清華迅速與武漢病毒所、武漢血液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劉本德和江夏區中醫院院長熊侃建立聯調小組。經過反覆溝通交流,聯調小組形成共識:武漢擁有亞洲最大的P4實驗室,病毒研究、血液製品科研水平和科技實力雄厚,完全具備臨床應用血漿療法的先天優勢、條件和基礎。他們決定由此展開血漿療法的臨床應用探索。
 
  劉本德介紹,血漿療法包括以下的基本流程:先由專業的血液採集部門採集康復患者的血漿,送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安全分析,對血漿中的有害成分進行滅活,然後送武漢生物製品所進行綜合檢測,最後才能由醫院對病人進行血漿輸入。劉本德說,血漿療法的臨床應用,得益於湖北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得益於江夏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多方協調。在此過程中,作為血漿療法支持方和協作團隊,武漢病毒所、武漢生物製品所、武漢血液中心和江夏區中醫院,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全力投入開展血漿療法的工作配合。
 
  2月5日,熊侃召集江夏區中醫院處於新冠肺炎康復期的醫護人員開會,動員大家捐獻血漿。該院康復患者、黨委書記宗建第一個挽起袖子,抽取了400毫升的血漿。很快,該院和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共有20名處於康復期的醫護人員先後捐獻6000多毫升的血漿。經過武漢生物製品所和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安全性檢測、滅活等處理後,製備出可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約3000毫升。
 
  2月9日起,先後有10多名病人接受了血漿療法,這些患者接受血漿療法後,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各項指標恢復較快。已經有接受康復者血漿療法的患者治癒出院,其他患者的治療還在進行中,已經初步達到了預期的療效。
 
  劉本德認為,血漿療法要考慮到多種因素。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首批接受血漿抗體治療的患者平均年齡約45歲,均是重症,病情發展處在「炎症風暴」來臨前,部分患者有基礎性疾病。新冠特免血漿可大幅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但是血漿療法並不適用於任何狀態下的病人。他說,年紀太大,有嚴重基礎性疾病,或對血漿過敏的患者不適合;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心衰、多臟器衰竭的病人最好不要用,輸多了會加重他心臟的負擔,加重其他臟器的損害。要在「炎症風暴」發生前,也就是病人病情從輕中度向重度轉變之前使用效果才最佳。
 
  在18日廣東省召開的疫情防控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認為,血漿療法很有希望,比較有效而且安全。
 
  2月17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康復者血漿療法,同時呼籲全社會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行動,希望更多康復者伸出手臂,捐獻血漿,共同戰勝疫情。(王夫之 劉龍騰 吳超群)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