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廣東惠東「四新」產業布局促小馬鈴薯走向大市場

2020-05-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5月29日,記者獲悉,憑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的契機,惠州市惠東不斷推進馬鈴薯種植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以及新空間的「四新」產業布局,繼續擦亮「中國冬種馬鈴薯之鄉」這塊金牌,把「小馬鈴薯」做成大產。
 
村民正在收穫馬鈴薯
 
  去年總產量23萬噸 總產值7.82億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縣鐵涌鎮石橋村村民張佛珍種植的馬鈴薯田收成推遲了一些,但產量和收購價格並沒有讓他失望。
 
  去年,張佛珍參加了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的試驗田項目,並得到了專家的技術指導。更加優良的馬鈴薯新品種以及技術的革新,讓張佛珍今年的馬鈴薯收成不錯,畝產量都有5000斤以上。今年突發的疫情曾讓他憂心忡忡,擔心滯銷更擔心收購價格過低。然而,當春收工作恢復後,當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暢通了銷售渠道,也穩定了市場價格,他的擔心就煙消雲散了。
 
  像張佛珍一樣,在石橋村,約有九成村民種植馬鈴薯。因村民建房買車的錢絕大多數來自種植馬鈴薯,當地人便把村裡的洋房稱為「馬鈴薯房」,把小轎車稱為「馬鈴薯車」。
 
  冬種馬鈴薯產業自上世紀60年代引進惠東縣,得益於適宜的氣候、上市時間與其他馬鈴薯錯開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等利好因素,馬鈴薯種植業迅速發展壯大,種植區域已從平海鎮擴大至全縣,湧現出了鐵涌、平海和稔山3個冬種馬鈴薯專業鎮,成為「中國冬種馬鈴薯之鄉」。
 
  2019年全縣種植馬鈴薯(2020年春收馬鈴薯)9.2萬畝,總產量23萬噸,總產值7.82億元;平均畝產5000斤,畝產值達到8500多元,畝產效益為水稻的8倍以上。馬鈴薯種植戶約2萬戶,戶均收入3.91萬元。
 
  同時,冬種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包裝印刷業、運輸業、餐飲業、電商業等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讓惠東農村沿着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道路闊步前進。
 
  從「稻—稻—薯」優化為「鮮食玉米—稻—薯」
 
  4月初,忙完馬鈴薯春收工作後,張佛珍又開始忙着甜玉米的定植工作,不到3個月,將長出香甜的鮮食玉米。隨即,播種中晚稻,國慶節後將收穫金黃的稻穀。然後,這塊土地將再次成為馬鈴薯的「舞台」。
 
  如此輪種,一年三茬,茬茬都是滿地「黃金」。這種輪種正是惠東縣馬鈴薯產業種植新模式的一種有效探索。
 
  此前,惠東已形成「稻—稻—薯」三熟制耕作模式,即早稻收穫後種植晚稻,晚稻採收後冬種馬鈴薯。其一方面實現了改善土壤結構、抑制病害,達到綠色化生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讓當地農田利用率極大提高,種植戶畝產收益最大化。
 
  去年,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在鐵涌鎮建立的這種三熟高效種植模式,以經濟作物效益高、生育期短的「鮮食玉米」替代傳統的種植模式中的早稻,縮短了種植時間,解決了廣東省傳統的「稻—稻—薯」種植模式存在的茬口銜接不暢、經濟效益低等問題。接下來,惠東縣計劃將目前的馬鈴薯產業「稻—稻—薯」種植模式優化為「鮮食玉米—水稻—馬鈴薯」種植新模式。
 
  目前,惠東縣正在創建馬鈴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據介紹,該產業園建成後,力爭到2021年,輻射帶動惠東全縣馬鈴薯產業種植規模達到15萬畝以上,帶動農戶26000戶以上,農戶年均收入高於惠東全縣平均水平20%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惠東縣將通過統籌推進「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新空間」的產業布局,其中新模式就是「鮮食玉米—水稻—馬鈴薯」。通過這「四新」產業布局,推動冬種馬鈴薯產業優化升級,引導農民積极參与產業發展,形成長效穩定的增收途徑。(盧偉 黃少卿 葉衍達)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