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黃山歙縣查坑村:走在鄉村振興大道上

2020-06-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上一次去安徽黃山市歙縣金川鄉查坑村,應該是2017年的1月,杭黃鐵路查坑隧道順利貫通之時。從三陽道口下高速,經葉村到查坑近4公里的通村公路,路面坑坑窪窪,開車一路顛簸。路況實在是太差了——這是記者對這個深山小村的第一印象。
 
查坑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新型主體幫扶典型洪炳紅(左三)查看今年山核桃長勢
 
  “當時正修杭黃鐵路呢,因為有大型工程車進出碾壓,所以路面損毀嚴重些,現在不一樣了吧?”6月17日一早,記者再次驅車前往這個兩山夾一溝的小山村,一下車,查坑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翰武首先就聊起了這條路。“總投資276萬元的葉村到查坑公路硬化项目是去年歙縣地方債資金项目,按照‘四好農村路’上線標準設計,去年8月底就竣工通車了。”
 
  硬化的是路,通達的是富。的確,葉村到查坑公路完成硬化不僅方便了查坑村民的生產生活,更重要的是聯通了山外的世界,讓農副產品出山進城更為便捷。“查坑村是名副其實的山溝溝,面積6.4平方公里,4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有456戶1469人,曾經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對於查坑村的基本情況,陳翰武早已了然於胸。
 
  駐村帮扶三大特色產業发展
 
  “目前,全村擁有優質茶園820畝、山核桃特色產業園2600畝、青梅示範基地31畝。”查坑村黨總支書記吳星名介紹。查坑村四面環山,一條小河穿村而過,自然稟賦並無優勢可言。面對這樣的現狀,怎樣解決貧困?怎樣轉型發展?當地鄉村兩級和駐村扶貧工作隊落實優化“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大力發展茶葉、山核桃、青梅等三大特色產業,並在提升品質、打造品牌、拓寬銷路上下功夫。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翰武(左)和鄉村幹部一道,討論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規劃
 
  “今年春茶,雖然產量同比減產10%左右。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售市場曾一度遇冷。然而通過發展電商經營,爭取消費扶貧等,春茶銷售出現逆勢上揚,茶農包括貧困戶基本實現了減產不減收。”在陳翰武和吳星名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查坑村電商服務網點,只見倉庫內已經打包完畢、碼放整齊的茶葉、山核桃等農特產品,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去年,茶葉、山核桃、菊花等農特產品銷售產值達550多萬元。今年到目前,茶葉光線上就銷售了9000多單,銷售額至少有100多萬元。”洪炳紅是村裏電商扶貧示範點的負責人,誰又能想到,洪炳紅這位今日村裏的致富能人還是村裏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扶貧幹部幫扶也能幫到點子上,我們有事也願意找他們商量幫忙。”從洪炳紅樸素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村民對駐村扶貧工作隊的認同和接受。
 
  實現企業、村民、村委“三贏”
 
  群眾脫貧致富,肯定要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只有真正實現“造血”式的扶貧才能拔掉窮根。“家門口就業方便些,工資也還可以。”在查坑村的“扶貧基地”,脫貧戶吳新田正在生產車間、裁剪車間、成品倉庫等地瞭解情況,準備來基地上班。去年,查坑村爭取扶貧資金40萬元,在原杭黃鐵路项目建設工地橫洞棄土場流轉土地,興建“扶貧基地”,建成鋼構標準廠房五百多平方米,租賃給本村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葉灶有用於服裝代加工。
 
查坑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周沛(左一)在扶貧基地瞭解生產情況
 
  “縫紉工年工資不低於六萬元,就是普通的工人月收入也在2000元以上。”葉灶有介紹,這個“扶貧基地”生產旺季需用工10多人,並採取來料分散到30多戶村民家中加工。這不僅讓村集體經濟每年有了3萬元的穩定收入,還讓企業帶動剩餘勞動力特別是貧困戶家庭人員就近就業務工。“扶貧基地是今年3月底正式投入生產的,不僅能人能創業賺錢,貧困戶也能增加收入,村級集體經濟也增加了收入,實現了企業、村民、村委‘三贏’的扶貧模式,推進了精准脫貧工作。”查坑村黨總支書記吳星名介紹。
 
  “查坑村2017年就整村出列,去年全村53戶11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4800多元。今年到目前,村集體經濟已經完成7萬元。”短短幾年,查坑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和跨越。如今,昔日人們總瞧不上的山溝溝,通往外界的公路寬敞整潔,漫山的經濟林生機盎然,扶貧基地內人生鼎沸,村民們的收入更是一年比一年高。
 
  “我們將注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堅持‘一抓三促’,落實產業扶貧等各項政策措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時,以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為契機,努力將查坑建設成為山青水秀、民富人和的美麗新查坑。”談到新的計划,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翰武的眼裏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吳敏 淩利兵 戴岩)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