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特别报道

三家合作社 帶活一個村

2020-06-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修路,車跑得慢。我們趕到村裡時,等不及的曾自榮已下地幹活,「豆子正往架子上爬,下個月就能摘,每天都要除草,不能偷懶。」
 
  這裡是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秦家坪村,大山深處,平均海拔600多米,氣溫比山外低了5℃,四季豆也要晚半個月左右上市,因為「錯峰」,一直是村裡的「拳頭產品」。
 
  72歲的曾自榮卻滿腹辛酸。「前些年種豆子,掙不了多少錢,還要慪氣。」她說,村裡有20多戶菜農,各種各的,菜販子進村來收,拚命壓價。有一次,菜販子本來說好1元1斤,第二天卻降成5角,曾自榮性子倔,把400斤豆子倒回地里,「就是爛掉,我也不賣!」
 
  她不賣,別人賣,「都知道划不來,能咋辦?」
 
  2018年,村裡組建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菜農全部入社,抱團闖市場——豆子由合作社統一定價,賣給固定的蔬菜收購商。同時,經村「兩委」協調,一批豆子直送城區超市。
 
  兩條腿走路,菜農利益有了保障。「以前1斤8角,現在至少1.8元。」曾自榮種了3畝四季豆,每畝能掙4000元,等豆子摘了,再種芥菜、馬鈴薯,「都交給合作社,不用咱操心。」

  香菇還能這樣種
 
  秦家坪村原屬國營黃龍林場,2017年改由張灣區管轄,產業基礎薄弱,曾是全區有名的「後進村」。市「十佳」村幹部張喜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組建3家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就像龍頭,帶動產業發展,讓村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香菇咋能這樣種?」2018年,羅海軍創辦香菇專業合作社,剛開年就組織大夥制袋、養菌,一些老人議論紛紛。他解釋,這是春栽香菇,種得早、收得早,「臘月就能出兩茬,賣得出價格。」
 
  當年,合作社種了5萬棒香菇,從頭年11月出菇到第二年6月,賣了近50萬元。這下子,大夥服氣了。貧困戶張德兵去年在合作社掙了近1.5萬元,逢人就說春栽香菇的好:「自己配料,成本低、損耗小,上個月剛做2.1萬袋,做壞的不到500袋。」
 
  羅海軍計劃今年發展6萬袋,明年10萬袋,「先讓大家學到技術,再擴大規模。」

  質量意識深入人心
 
  余盛林早年在廣東打工,常喝茶,「那邊1克茶葉幾十元,而在我老家,一斤幾十元都不好賣。」想不通的他返村調查,發現問題:秦家坪村有500畝高山茶園,可管護不到位,茶葉品質沒保障,更談不上品牌。
 
  他回村創辦的合作社打出「老母荒」品牌,實行5個統一:茶園統一管理、鮮葉統一入社、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以前60元1斤的鮮葉,我保底價120元收購,但有一條,質量必須達到要求。」
 
  有一次,一個茶農送來鮮葉,余盛林一看,芽尖帶把,葉子也采大了,不肯收。茶農急了,當場鬧起來。余盛林最終收下了,但付錢後轉頭把茶葉都倒進河溝里。在場的茶農一片安靜。「從那以後,再沒人拿不好的鮮葉來糊弄,對茶園的管護越來越用心。」
 
  2019年,合作社產值130萬元,給68戶社員兌現分紅61670元;今年,茶園擴大到800畝,產值預計240萬元。余盛林請來華中農業大學的教授,研發出6個系列產品,在3個電商平台上線,又流轉100畝土地,準備建設一個規模茶園,打造直播「打卡地」。「想法很多,一步步來,關鍵還是把質量做上去。」余盛林說。
 
  3個合作社讓小山村變了樣。2019年,村裡7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整村出列。張喜忠計劃把3個合作社整合一下,將資源、銷售渠道和人力打通利用,「現在大夥心氣高得很。過段時間路修好了,不少人家打算開農家樂、發展旅遊哩。」 (劉濤 戴文輝 吳超群)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