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老樓如何加裝電梯?合肥蜀山推出「黨建領航+群眾自治」模式

2020-07-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三里庵街道的安醫大家屬區,一群平均年齡70歲的老人,在區住建局和街道的指導下,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完成5棟單元樓加裝電梯投入使用,另有5個單元走完加裝申報程序、正在建設電梯基座,讓120戶居民滿心歡喜地住上了夢寐以求的電梯房。
 
 
  據了解,蜀山區在全省率先啟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解決居民入戶「最後50米」。區住建部門和小區所屬街道從組織發動、服務引導、協調推進、技術支持等方面全程指導,提煉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黨建領航+群眾自治」模式,成為黨建領航治理「五好」小區建設的生動實踐。

  電梯取代樓梯 上下樓不再難
 
  6月28日,一進安醫大家屬區大門,加裝好的電梯間格外醒目,玻璃幕牆上映射着小區的綠植,隨風搖曳,靚麗通透。居民黃磊見到記者,熱情相邀試乘電梯。只見她熟練的刷卡、按下樓層,電梯便開始勻速上升。「有了電梯,買菜鍛煉那是方便多了,夏天買個西瓜我自己就能拎上樓!」
 
 
  黃磊任安醫大機關第三黨總支第五黨支部副書記。她告訴記者,安醫大家屬區建成已有20多年,均為6-7層的多層住宅,沒有電梯。樓里居住的大都是退休教師,年紀最大的90多歲,最年輕的也有60歲,上下樓不便,大家都盼望住上電梯房。
 
  2018年11月份,黃磊和鄰居們從媒體上看到蜀山區五里墩街道天一家園小區加裝電梯效果好。經過社區幫助對接,校離退休人員工作處副處長吳丹彤帶隊,黃磊、彭大枝等居民前往天一家園考察電梯使用效果,又請教經驗。「有樣板、有現場,看到電梯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一同去的人都十分激動,覺得這就是咱們嚮往的生活。」黃磊回憶道。
 
  老人們當天下午就前往蜀山區住建局住房保障科了解加裝電梯政策,副科長湯曉燕熱情接待,並耐心解讀「既有建築加裝電梯暫行辦法」等文件。按照當時的政策,單元樓居民100%同意並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加裝電梯申請備案,就能享受25萬元補貼。

  居民黨員挑大樑 黨支部成「助推器」
 
  當時距離2018年底僅剩不到50天時間,然而小區各樓層家庭情況各異、利益多元,如何按時完成申請,是擺在老人們面前的難題。
 
  這時,校黨委和梅山路社區給出建議:小區黨員佔比高,每棟樓都設有1個黨支部,發揮離退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開展工作。安醫大機關第三黨總支第五黨支部書記彭大枝立即召集自己所在的29號樓住戶,召開黨支部會議,對加裝電梯事宜進行協商表決。「當時我們對自己的政治素養很有信心,也自信有公心能做好自治自管工作,按時完成加裝電梯申報。」在彭大枝看來,在學校和社區黨委引導下,繼續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是對黨員身份的認可。「推動小區解決問題,是我們最高興的事。」
 
  可是,要全體居民同意簽字並不容易。有住戶長期居住外地,難以聯繫;有住戶在加裝電梯和購買新房間猶豫搖擺……為加快推進效果,幾位支部書記一合計,決定在每個單元設置3名專職代表,分別負責牽頭、收支、協調工作,全面推進加裝電梯進程。
 
  三里庵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對各支部進行全面指導,全程發揮協調、監督、指導作用,讓老人們吃下了「定心丸」。
 
  「社區針對基層治理中出現的問題,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搭建『小區黨支部-居民業主-電梯公司』三方議事平台,聯繫業主,講明政策,消除顧慮。」三里庵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丁海介紹。
 
  那段時間,每個支部書記挨家挨戶上門聯繫做工作,一周召集大家召開好幾次會議,協商確定各項事宜。「我們都上了年紀,體力有限,可一想到是辦實事辦好事,就有了勁頭。」彭大枝說。

  「黨建領航+群眾自治」 激發治理新活力
 
  黃磊表示:「我們是多年的老鄰居、老同事、老戰友,關鍵時候就得勁往一處使。」經過商議明確,加裝一部電梯的費用大約50萬左右,除去補貼25萬元,餘下部分按照樓層由高到低依次遞減分攤,一樓不出資。
 
  「有些樓層雖然願意簽字,但暫時不用電梯不出資,那麼這一戶的費用就需要其餘住戶進行二次分攤,這需要每個住戶的參與和奉獻。」黃磊說。
 
  到12月底,28棟和29棟按時完成申請備案。2019年3月,加裝電梯進場施工。電梯交付的這天,老人們興奮地走進電梯試乘,體驗「上上下下」的便利。
 
  今年,蜀山區啟動黨建領航治理「五好」小區建設,三里庵街道堅持問需於民和問題導向,為有加裝電梯需求的居民搭建自治協商、經驗分享的溝通平台,健全徵詢、公示、評議會等居民協商會議制度,協助業主與加裝公司密切對接,提高效率。
 
  「街道和社區正在總結安醫大家屬區集中加裝電梯的經驗,提煉『黨建領航+群眾自治』模式,進行推廣,讓更多有需要的居民儘快享受便利。」 (郭艷 仲名山 劉曉朦 朱琛琛 柏永)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