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幫扶城市困難群體,長沙這樣做

2020-08-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資料顯示,2020年底,長沙13.5萬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摘掉貧困帽,在完成農村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怎麼把城市特殊困難群體這支容易被忽視的隊伍扶起來,是長沙在全面小康答卷上的一道「必答題」。
 
  2019年9月以來,長沙積極開展以急難、醫療、住房、就業和基本生活為主的城市特殊困難群體五項幫扶,不斷擦亮着長沙這座「幸福城市」的全面小康成色。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幫扶3.76萬人次,包括非本市戶籍1199戶,共發放幫扶資金10169萬元,有效緩解了急需救助群體的生活困境。

  小康路上,如何不讓他們掉隊?
 
  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表示, 「加大對城市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就是要關愛善待城市特殊困難群眾,包括外來非長沙戶籍人員,讓城市建設者、奉獻者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長沙的厚道,共享城市發展成果,最終實現城鄉同步奔小康。」
 
  近日,由長沙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市民政局牽頭,6個工作組用半個月的時間,在全市選取朝陽社區、封刀嶺社區、長坡社區、赤崗社區等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老舊型、農安型、樓盤型和綜合型的社區,走家入戶走訪調研25324戶62218人。正是這場深入調查,起底了隱匿在繁華都市裏的城市特殊困難群體的窘境。
 
  通過對特困家庭的「地毯式」摸排調研,結果顯示, 困難群體的困境或是因重病重殘甚至一戶多病多殘致貧,或是外來戶、邊緣低收入群體因突發意外致貧。
 
  調研報告出爐後,經長沙從幫扶定位、制度設計到財政支撐等數個難點問題的研判、權衡,最終出台《關於開展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活動的實施方案》,比照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方式,根據致困原因和困難程度,對城市困難群體實施「急難、醫療、住房、就業和基本生活」幫扶為主的「五幫扶」活動。
 
  不同的城市特殊困難群體,有不同的生活迫切需求。這是實施幫扶的難點,也是撫慰民心的熱點。
 
  變對象申請為主動發現,實行因戶施策、精準幫扶,這是長沙全面鋪排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幫扶的全新探索,一場從心出發的「解題之旅」由此在長沙悄然鋪開:街道、社區幹部深入網格、小區、樓棟開展全面摸排,結合平時掌握情況,建立困難對象台賬,主動識別、主動發現幫扶對象,做到一戶不漏、動態發現、逐戶建檔。
 
  這樣的摸排走訪始終在路上。全市基層黨員、幹部用腳步丈量責任,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收集到了困難群體的真實需求。截至目前,全市摸排走訪257469戶,其中非長沙戶籍40437戶。

  幫扶路上,探索 「長沙路徑」
 
  日前,在幫扶實施路徑上,長沙又闖出了「新路子」:建立市級統籌、區級負責、街道為主、社區實施四級聯動協調機制,街道根據社區調查情況,組織聯合審核,集體研究確定幫扶方式與標準,助推幫扶措施更快捷落地見效。
 
  這一模式的好處在於,不僅轉變了以往「對象申請、街道審核、區縣審批」做法,也革除了時間長、層級多、程序繁的傳統模式弊端。
 
  「這一特殊幫扶已成為社會救助體系的有益補充。」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陳昌佳說,黨委的全面統籌,政府的條塊聯動、企業的責任擔當、居民的鄰里守望、志願者的及時補位,讓「五幫扶」深入民心,具有可持續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幫扶在全市各區縣(市)推進,湧現出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幫扶模式。除此之外,今年疫情期間,長沙按照「三個有」「三個全覆蓋」要求,推動結對幫扶全覆蓋、探訪照料全覆蓋、關愛救助全覆蓋。全市針對急難情形先行幫扶17686人次,發放3583萬元,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的「疫中之困」。
 
  據悉,接下來長沙還將加強黨建引領,實現常態幫扶;加強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幫扶;整合社會資源,深化創新幫扶,通過不斷完善「五幫扶」長效機制,創新城市困難群體幫扶的「長沙經驗」。(周芷行)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