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聚焦精準「造血」 答好扶貧考卷 —— 穗市場監管局精準幫扶兩個省定貧困村見成效

2020-08-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秉持「強黨建、促扶貧、抓產業、奔小康」的扶貧工作理念,駐村工作隊以「繡花」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推動脫各項扶貧工作,強產業、惠民生、促發展……隨着一個個扶貧項目的落地實施,新洲村和陂蓬村這兩個昔日的偏遠貧困山村,如今已令人刮目相看。
 
陂蓬村駐村工作隊積極探索線上直播「帶貨」扶貧助農新模式。看到村裏的特色農產品出現在直播中,村民開心不已

  黨建聚合力,築牢精準扶貧之本
 
  據悉,該局黨組研究制定了新洲村和陂蓬村兩個貧困村的「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口幫扶三年攻堅規劃、年度工作計劃以及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提出了「扶真貧、真扶貧、全脫貧」的工作思路。
 
  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譚曼青介紹,為把兩個貧困村的黨支部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堡壘,把黨員培養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他們局領導心繫兩個貧困村,每次進村都會通過談心、走訪、開座談會等形式,與村兩委班子進行交流溝通,及時宣講黨中央有關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重要決策部署,不斷激發兩個貧困村的黨員幹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激發所有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不到兩年時間,新洲村的村道硬化了,村道旁還豎起了300多盞太陽能路燈,村里建起了多功能文化廣場,各種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新建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還建起村民議事廳,建起了全省貧困村第一家村史館,成為當地市第一家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構建起了新時代基層黨的建設新陣地。
 
 
在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的幫扶下,兩個貧困村的道路拓寬了,曾經「行路難」問題解決了。圖為新洲村大橋頭橋樑今昔對比。(上:原來舊址;下:重建以後)
 
  與此同時,陂蓬村也不甘落後,積極推動農村先進文化陣地建設。村里,寬敞整潔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精緻實用的文化廣場、健身活動場、公廁等配套設施功能齊全;村外,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乾淨而整潔;公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林立,與綠山、田野相映成趣,宛若一幅美麗的富春山居圖。
 
  據介紹,目前新洲村已建立完善35項黨群工作制度,被評為興寧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陂蓬村黨支部堅持每月上微信群黨課,支部書記被評為廣東省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破繭成蝶換了新顏:2018年,新洲村的33戶113人、陂蓬村的46戶131人就已全部實現穩步脫貧,脫貧率為100%;2019年,經過脫貧鞏固,新洲村、陂蓬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3018元、16306元,實現了貧困村摘帽、貧困戶退出的目標。
 
  數字背後,是推進精準扶貧、築牢脫貧根基的決心。「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始終堅持以黨建促脫貧,堅持高站位,壓實硬責任,確保已脫貧戶不返貧。」譚曼青表示。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支持兩個省定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較有地方優勢的特色產業,實現造血扶貧。(上:新洲村的農產品;下:陂蓬村的農產品)

  扶貧不養懶,攻堅克難力拔窮根
 
  從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按照「科學謀劃,集中攻堅、精準施策」的要求,分步實施,力拔窮根。
 
  據了解,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一人務工,全家脫貧」的思路,積極開展勤勞致富宣傳引導教育,鼓勵貧困戶輕壯年勞動力參加村、鎮、市勞動技能培訓。每年趁農閒,駐村工作隊都邀請廣東省、梅州市的技術專家,對兩個村的76戶貧困戶進行李果、茶葉種植管理和食用菌栽培技術等培訓。
 
  早在2016年,兩個駐村工作隊,利用省、市「631」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資助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等,先後培育出養豬、養狗、養雞大戶和水稻、茶葉、李果、赤靈芝等種植大戶,以及釀酒、茶葉加工大戶,培育各項產業的「先鋒隊」,引領帶動全村產業發展。
 
  2018年,完成了新洲村22戶、陂蓬村17戶的危房改造任務。
 
  為保障貧困家庭子女100%接受教育,對兩個村的50戶貧困戶子女進行教育幫扶。同時,創新醫療救助機制防返貧,設立貧困戶醫療救助資金。近3年間,兩個村貧困戶有72人次獲得醫療救助資金12.2萬元。2019年,為防止因病返貧風險,新洲村駐村工作隊向本局全體幹部職工發出倡議,募捐5萬多元作為大病救助基金。
 
  「扶貧不扶懶,治窮先治愚。扭轉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提升脫貧的內生動力,既是脫貧攻堅戰的薄弱環節,也是脫貧攻堅戰的重大難點。」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姚建明說。

  產業找對頭,夯實增收致富大道
 
  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扶「今天」更要扶「明天」。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經過近5年的接續努力,駐村工作隊為兩個貧困村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2017年,經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反覆調研,新洲村選定並流轉何樹排與大錫坑兩個自然村之間的100餘畝山地,以及山下10餘畝山塘,打造紅盾生態產業基地。
 
  「基地採用『農戶+合作社+產業帶頭人+品牌』的開發思路,確保村民、承包者、貧困戶和村集體多方受益」,實現勞動力在本村務工就業。
 
  此外,兩個村的駐村工作隊還助推光伏發電產業。新洲村採取「村集體+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兩個小學空置的樓頂,分兩期投入投入137.8萬元,實施18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併網發電,每年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帶來15萬元的收益。
 
  陂蓬村也採取同樣的經營模式,分兩期投入54.58萬元,實施併網81.1千瓦光伏發電,年收入約3.9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和村集體實現長效脫貧。(賴小青 朱少勇)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