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保生態”“惠民生”有機融合 皖黟縣探索和諧宜居之路

2020-09-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安徽黃山市黟縣通過優化城市生態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在不斷探索中走出一條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宜居之路,讓百姓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歸屬感。
 
 
  “濱河景觀帶就在社區旁邊,我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過來逛一圈,晚上還來跳廣場舞,實在很方便。”9月9日,家住漳河社區的張大媽又像以往一樣帶著小孫子來“打卡”了。記者環顧四周,到處栽種著錯落有致的樹木和花草、健身設施、文化展示牌坐落其間。難以想像,一個月前這裏還是一片狼藉,受50年一遇的暴雨影響,許多綠地被雨水沖刷後,形成一塊塊“禿斑”。
 
  該縣充分尊重山區城市的底色,融入古徽州文化,對受損綠地進行修復。以濱河景觀帶為例,“天氣晴好以後,我們出動50人,用時15天,河邊用水杉、坡地用月季、步道旁用紅花繼木、杜鵑相結合,對綠化立體佈局,效果比以前更好。”縣市政園林環衛建設管理處陳勝青介紹。像這樣的被暴雨損毀的公園綠地以及城市邊角地,該縣通過城市整體規劃設計、改造,現在有的變成了公園,有的被硬化為健身步道。廣場舞、太極拳、健步走……社區居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黟縣是新安江水源地,水質直接影響新安江生態。為了不讓城市污水污染了新安江的一江碧水,更不能讓生態環境惡化,影響百姓生活。該縣開啟城區雨污水管網全面整治,疏通城市“毛細血管”。污水管道建設與老舊社區改造結合,完成8.2公里雨污水分流改造,對工業園區約3公里雨污水進行檢測疏通,採用非開挖修復技術完成82處滲漏點修復。同時實施污水廠擴容改建、增加設備,對宏村、西遞等地學生寫生顏料廢水進行一體化處置。通過一系列的市政設施優化行動,不僅為改善了百姓生活居住環境,還為新安江治理提供了源頭保障。該縣運用市場化方式聘請保潔員、城市管理人員100餘人強化城市環境日常管護,同時加強宣傳引導,號召人人成為生態衛士。
 
  下一步,該縣將做好“保生態”與“惠民生”的有機融合,走的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陳勝青 路恒 吳敏)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