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廣州利用再生水助力水清岸綠成效初顯

2020-10-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在廣州獵德淨水廠,優質的出水不僅在廠區作為生產水回用,還為員村涌、潭村湧進行生態補水;在南沙灣區實驗學校,通過海綿城市結構來收集、儲存雨水,用於沖洗操場、停車場,澆灌綠地。近年來,廣州大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再生水利用穩步推進;同時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雨水資源化利用成效初顯。
 
海珠濕地

  獵德淨水廠每年為河涌補水量超過120萬噸
 
  創建節水型城市是緩解水資源緊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而提高非常規水源利用率又是創建節水型城市的重要內容。今年8月出爐的《廣州市節約用水規劃(2018-2035年)》提出,廣州將優先利用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工業生產、城市綠化、車輛沖洗、建築施工、消防、河道生態補水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
 
  目前,廣州不少污水處理廠的優質出水已經成為良好的河涌補水水源。獵德淨水廠設計污水日處理能力120萬噸,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獵德淨水廠處理後的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一部分在廠區作為生產水回用,一部分排入員村涌及潭村涌作為生態補水。為給員村涌、潭村涌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從2018年4月開始,獵德淨水廠處理後的部分中水經泵輸送後排入員村湧進行生態補水;從2019年底開始,獵德淨水廠處理後的部分中水經泵輸送後排入潭村湧進行生態補水。目前年補水量超過120萬噸,對以上兩河湧水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
 
  京溪淨水廠是再生水作為沙河涌的景觀補水來源,提升沙河涌流域兩岸環境,充分體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的觀念。2017年~2020年8月補充沙河涌景觀用水累計8612萬噸。

  雨水資源化利用成效初顯
 
  與此同時,廣州穩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雨水資源化利用成效初顯,截至2019年底,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累計已完成投資33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為311.5平方公里,佔全市建成區總面積的 20%。2019年雨水資源化利用量達4226萬立方米,雨水資源化利用量占年均降雨量的比例為3.1%。
 
  總面積約1100公頃的海珠濕地,是全國特大城市中心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態綠核,被譽為廣州「綠心」「南腎」。海珠濕地本身具有強力的「海綿」功能,根據雨洪調蓄初步分析計算成果,海珠湖可調蓄量約為84.05萬平方米,結合周邊河涌本身的涌容,可以將本區域的洪量全部調蓄起來,可容納約200萬立方米雨水,可調節周邊城區內澇約50平方公里,基本接近濕地周邊城區雨洪排澇問題,實現了涵養水資源,保障水安全的目標。同時,在枯水期可對河湧進行補水、調水,解決上遊河涌截污後河涌乾涸問題。
 
  同樣,在南沙明珠灣區起步區也按照海綿城市理念進行規劃、建設,通過濱水區生態景觀與生態廊道構建,以生態濕地旅遊為主,構建不同風格的水系形態,打造濱水相連的特色化水鄉風貌。位於起步區內的灣區實驗學校則通過海綿城市結構來收集、儲存雨水,並利用雨水進行澆灌,年節約用水量約1.99萬噸。
 
  此外,起步區內還建有雨洪公園。在設計開發過程中,雨洪公園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原有自然環境,儘可能降低城市建設對原有生態系統的影響。通過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措施的建設,目前公園綠化灌溉不需要額外補水,年節約用水量為6600噸。
 
  廣州不斷深入挖掘節水潛力,積極推進非常規水資源利用,2019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36.45%,再生水利用率的不斷提升,為廣州河涌整治提供了助力。
 
  與此同時,廣州不斷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8年以來,廣州新建污水管網12437公里,是「十二五」期間的9.6倍,新建成通水污水廠17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96萬噸/日,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66萬噸/日,躍居全國第二。處理後的再生水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準,應用於河涌生態補水、工業生產、城市雜用等。(黃裕勇 趙雪峰)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