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脫貧攻堅結碩果

2020-12-10
来源:香港商报网
    日前,記者從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獲悉,從2013年起,深圳肩負起全面對口幫扶汕尾的重任。7年來,深圳向汕尾派出幫扶幹部746名,累計安排幫扶資金約95億元,為推動汕尾建設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各項幫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200個貧困村100%出列,貧困戶100%脫貧。
 
深圳援建的深汕中心醫院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
 
    「找準定位、主動融入、示範引領、共同作為,推進深汕縱深協作,變扶貧幫扶為全面合作!」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葉健德說道。多年來,深汕指揮部不斷加強對深圳幫扶幹部的思想教育和專項業務培訓,提升整體素質水平,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深圳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積極發揮深圳資金、人才、市場等優勢,充分融合汕尾文化、生態資源優勢,聯合汕尾創新提出「紅色+」「綠色+」「企業+」的扶貧模式,初步打造出一批鄉村振興示範點,走出了一條體現汕尾特色、具有深圳元素「強強」聯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11月12日,迎接廣東省2020年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動員大會
 
    新山村位於海豐縣城東南部鹿境山下,是湧現了「一門七英烈」、「父子三烈士」等感人事跡的紅色村,也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落後村。
 
    日前,記者深入走訪新山村,穿行在新山村,只見遠處滿目疊翠,水泥道路四通八達,「紅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海豐八景以精緻的壁畫藝術形式展現在村居牆體,村民的笑臉洋溢着喜悅幸福。
 
新山村創新城鄉社區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項目
 
    2016年深圳幫扶工作隊駐該村以來,深入挖掘「紅色基因」,和「紅、綠、古」三色融合。在深圳幫扶工作隊幫扶下,新山村通過強班子、重培訓、抓隊伍、嚴管理,全力推進「紅色村」黨建示範建設,發動全村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相繼新建了新山革命紀念館、新山紅色廣場、農會舊址等歷史文化景觀。
 
    新山村「三色」美麗工程實施後,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長,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日臻優化,成為了聞名省內外的示範村。
 
    同樣實現華麗轉身的還有陸豐市河西鎮汾河村。目前該村71戶貧困戶、245名貧困人口全部提前脫了貧、致了富。
 
    汾河村素來有「三多」,打麻將的多,買六合彩的多,睡懶覺的懶漢多。駐汾河村第一書記廖玉學經過廣泛調研後得出結論:思想不脫貧,一切等於零。在幫扶單位大力支持下,廖玉學在村里創辦了「農民夜校」,持續開展群眾性掃盲行動。接着成立村廣場舞隊伍,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了村民的業餘生活,補足群眾的精神之「鈣」。與此同時,主動與種植農產品相對較多的村民達成協議,成立合作社,規範種植。並為村主打農產品設計包裝,安排農產品接受標準檢測,將村農產品進行商標註冊。今年,汾河村大葉紅心紅薯等農產品一躍成為網紅產品,銷售額逾150萬元。農戶種植熱情空前高漲,村民三五成群聯合種植,自發復墾撂荒20多年的500多畝田地。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11月12日,深汕指揮部召開迎接廣東省2020年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動員大會。「保持良好作風,大力弘揚扶貧與抗疫精神,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全力衝刺收官戰,善始善終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葉健德在會上如是說,動員廣大幫扶幹部以深圳「先行示範」的擔當作為,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交出一份脫貧攻堅的優異答卷。(記者 余麗齡)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