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图片新闻

「行走紅三角 奮進小康路」走進韶關 參訪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原料製造地

2021-05-1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這裏是中國第一個花崗岩型鈾成礦的最大聚集區,這裏建設了中國第一條簡法鈾水冶生產線,這裏為我國第一顆子彈爆炸成功提供了三分之二的核燃料。5月18日,「行走紅三角 奮進小康路」採訪團一行來到粵北韶關市翁源縣壩仔鎮下莊村的廣東核工業教育基地,在群山環保的山村深處,聽工作人員講述了崢嶸歲月里一群科學家們為中國國防建設和核工業發展所做卓越貢獻的動人故事,讓人肅然起敬。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原料製造地
 
    20世紀50年代,為了支援國防建設,祖國各地的核地質人來到翁源下莊村,組成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自此鈾礦的探尋之路開始展開。
 
土法煉鈾的器皿和試劑
 
    下莊鈾礦田於上世紀50年代初被發現,是我國第一個花崗岩型鈾礦床——希望礦床所在地。希望礦床的探明突破了當時外國專家「花崗岩體中不可能有工業價值的鈾礦」的斷言,填補了我國花崗岩地區鈾礦找礦技術的空白,由此形成了下莊礦田,推動全國掀起了花崗岩型鈾礦找礦的熱潮,以希望礦床為核心的下莊礦田找礦工作為我國培養出大量鈾礦技術人才。在60年代爆破材料和掘進設備緊缺的情況下,廣東核地質隊伍創造新的施工生產方法,改善裝岩和運輸條件,實現了月手工掘進1330米的世界奇蹟。
 
大量精確的數據是通過這些工具計算出來的
 
    隨後在下莊率先建立起了我國第一條簡法鈾水冶生產線,當時基地的工作人員以木桶、磁缸、石碾等生活中的物品替代相應設備,並根據原有的條件,重新設計鈾原料提取的流程工藝,這套行之有效的提煉方法被稱作「土法煉鈾」,在三年的時間裏共上交鈾化學濃縮物70多噸,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爆炸成功提供了三分之二的核燃料,並為成功爆炸贏得了寶貴時間,為我國國防建設和核工業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湧現出了王明健、周大東、李增貴、鞏志根、李同強等一批英雄模範人物,也由此確立了廣東鈾礦大省的重要地位。
 
林國榮手寫的地質詳細資料
 
中國採集的第一塊鈾礦石
 
    廣東核工業教育基地包含下莊希望鈾礦陳列館、專家樓、供應樓、土法煉鈾生產線遺址和希望礦床6號功勳坑道五大展區。周總理的枱曆圖片、核工業的開業之石——鈾礦石標本1:1的仿製品等眾多珍貴的史料在基地被首次展出,由王明健繪製的「土法煉鈾」詳細流程圖如今也被仔細收藏在展館內,曾經煉鈾的歷史場景將會在這裏生動重現。陳列館內清晰展現了廣東核工業地質事業發展的歷史脈絡,廣東核工業地質人一代又一代接續為國奮鬥的動人故事再次生動呈現在世人面前,讓遊客重溫廣東核地質隊伍突破下莊、萬人會戰諸廣等光輝歷史。通過陳列館內對核能與利用、輻射及防護常識等熱點問題的科普,遊客還能增長核科學技術知識,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各類輻射。(記者 李芳 通訊員 蔡仁銀)
 
[责任编辑:薛正轩 ]